彼此的星光——王凯《星光》读后感
第一遍是在手机上读的,比较匆忙,感觉还是熟知的老王风格:部队题材,叙事讲究,结构缜密,语言是惯常的精致,带些冷幽默,那些奇特的比喻句能让陌生的读者猜到老王是名现役空军军官。小说中,行色匆匆的古玉在人生的交叉点面临着诸多选择,老王都颇为仁义地帮他处理好,选择好,而且在选择的时候,给予了他最大的同情和理解,正是这种同情和理解,让我从古玉的气息中嗅到了属于老王性格中的因子。第二遍是在电脑上读的,字是小四,显示比例是200%,这让我面对着电脑屏幕,不禁先感喟起老王的细心,他知道大部分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是近视眼,没准还有散光和花眼,这些一个个比黄豆粒还大的汉字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读者的焦虑,同时也让阅读速度变得缓慢而专注——当我在深夜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竟有些感伤,坐在椅上,听着孩子从卧室传来的均匀的鼻息声,我给老王发了条短信:真他x结实漂亮。老王没有回复,我知道他常常都是九点钟给瓦力洗澡,洗完澡他也就睡了。他的生活健康规律,除了那口每年洗一次又被烟熏黄的牙齿以及连地中海都算不上的头颅,他委实没有什么值得可遗憾的。
十年之前,第一次读老王的《沉默的中士》。那样朴素的一篇小说,让我在十年之后想起依然感动——感动在文学用语中似乎早已沦为廉价的词汇,它标志着浅层的情感波澜、明晰的故事走向和叙述者的懒惰,在此类小说中,直白的煽情和调料过剩的鸡汤几乎是通用的杀手锏——这恰巧是文学最忌讳的品质。在老王的小说里,在老王那些主角千篇一律是军人的小说里,真实质朴的情感暗流涌动,这些情感关乎爱情,关乎战友情,关乎兄弟情,关乎K以及K对城堡的热爱。他从不煽情,或者说他羞于煽情或惰于煽情,而小说内核漾出的和煦暖意宛若明朗的阳光或松枝间漏下的月光抚照在身——它既激发了我们的触觉想象,也悄然刺激了我们的嗅觉,让我们感受到最原始最纯朴的人性的美与斑驳,同时让我们反思何为尊严何为欲望又何为尘寰渺哀之事,它默默激荡起我们对美与爱的理解、崇敬甚至是敬畏。
生活中的老王吊儿郎当,喝酒抽烟,外冷内热,可老王小说里的人们,总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他们面目清晰,棱角分明,连呼出的气息都携带着食物的味道。
在《星光》中,上尉古玉面临着诸多苦恼:这个副营级的机关干部,至少要在仓库再待满两年,才满足落户到雍城的条件。而问题核心是,所有人都盯着仅有的几个军官编制。他如履薄冰,他谨言慎行,他和普通公务员一样,鉴貌辨色,伏低做小,他知道,只有不错过任何机会,才有可能突出重围。眼下,李部长要来视察,他必须在马处长的带领下为宁主任写好汇报材料。恰逢此时,曾经的部下刘宝平的短信又让他心乱如麻:他前女友的父亲吕老师得了癌症,来雍城肿瘤医院看病又找不到床位,而他的新婚妻子,恰恰在肿瘤医院当医生。这两条清晰的主线一开始相互平行,但是很快,两条线就相互纠缠相互影响,最后几乎拧成了一条绳子,而老王神情自若地掌控着小说的叙事速度,不慌不忙,两条主线之外的脉络和神经也均清晰可见。这篇小说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二十个,老王让他们各司其职,最后又都纳入合唱,如若换做是我来写,我可能会手忙脚乱,毕竟,在一个中篇里,处理好主人公与诸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件颇为棘手的事情。
而老王在处理这些人物关系时,显现出他卓然的才华。正是这一组组人物关系,让小说的空间得以安稳地确立和拓展。那么,老王是如何来设置的呢?
古玉跟社会的关系:古玉是个善良到患有焦虑症的人,坐地铁时他会因为辨别不出谁是孕妇而心生愧疚,宁愿有座位也要站着,以此来避免和减轻良心的谴责。这是对古玉的性格综述。古玉跟妻子冯柔诗的关系:他们认识时间并不长,古玉觉得,自己能娶到著名医院的医生是件荣幸的事,医生看起来有些庸俗,可古玉一直认为,爱情片和科幻片应该归入一类,它们描述的东西并不存在。这组关系很重要,它承担着古玉的七情六欲,也承载着小说设疑解疑的功能:冯柔诗会不会帮助吕老师?冯柔诗为何没有帮助吕老师?冯柔诗为何对古玉去医院勃然大怒?冯柔诗为何欺骗古玉?生出疑窦之时,恰是好奇心被勾逗之时,它会牵引着阅读者一路前行。古玉跟马处长的关系:“马处长属于纯种的办公室动物,基本生活习性就是在饭堂觅食,在办公室栖息,不求偶也不交配,每天傍晚在库区长久地散步。”这是一组常见的上下级关系,有尊重和被尊重,有理解和被理解,还有默契的合作。马处长向来温文尔雅和颜悦色,只有怒叱古玉的瞬间他的内心世界才一览无遗:他正直,他有尊严他有担当,他盼望着古玉能有个好归处,所以才派古玉去西藏押运。古玉跟吕少芬的关系:古玉是始乱终弃的一方,被辜负的一方因车祸离世,让古玉对往事充满了愧疚和恐惧。他因雍城的户口而离开吕少芬,让我们想到八十年代的高加林和巧珍。古玉和常宁宁的关系:这是一种有节制的暧昧关系,或许连暧昧也算不上,只是男女之间的理解与怜悯。古玉和祁胖子的关系:歧视和被歧视的关系,可能每个人都在单位遇到过祁胖子这样的人,他们愚蠢自负,浅薄无知,却因上面有关系而活得颇为自在,关键时刻他们往往能淘汰那些种子选手。古玉和栗处长的关系:他们是受惠与施恩的关系。在明察秋毫的栗处长面前,古玉似乎没穿衣服,总是被看透。他感觉最羞耻的事情,是他给栗处长送礼却被赶出来。
然而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却是古玉跟刘宝平的关系。刘宝平是古玉曾经的部下,也是他最不愿提及的人。当然,如果哪个军官有过如此的下属,可能都会谈之色变:训练考核时,未听从安排的刘宝平让古玉遭到军训科长痛骂,还被行政警告;实弹训练,古玉为救刘宝平,被手榴弹炸伤,腿上挨了三十一颗钢珠;通过刘宝平认识了吕少芬,导致心灵留下伤疤;离开肋巴滩的消息被刘宝平告知吕老师,古玉被吕老师掌嘴;刘宝平告知古玉吕少芬去世的消息……如今,刘宝平又带着吕老师来雍城看病,还央求古玉通过栗处长找关系进医院……古玉对刘宝平从来没有好脸色,而刘宝平却将古玉当做一颗行星,而他是一颗不离不弃的卫星,为了留在古玉所在的连部,他用舌头上的血写血书,他坚持每晚比别人多跑五公里。这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一方是士兵,一方是军官;一方是仰慕者,一方是厌弃者;一方是隐秘生活灾难的缘起或中介,一方是渴望获得自由与自尊的逃离者。在书写这两者的关系时,老王极为精准地把握人物的情绪表达和情绪宣泄,不满也不溢出,展示了恰到好处的手艺。小说的结尾处,刘宝平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有建树的军人,而身处西藏途中面临生命危险的古玉,似乎也终于被倔强朴实的刘宝平打动,在汪洋星海下,他想到了刘宝平曾经问过的一个问题:你说天上这么多亮闪闪的星星,为啥夜还是黑的呢?古玉忘记是如何回答的了。对于刘宝平而言,古玉是颗闪亮的行星,是散发着光芒的英雄,而对于古玉来说,刘宝平何尝不是一缕并不闪耀的星光,在默默地照耀守护着他?照耀永远是彼此的,即便他们隔着数万光年。
老王举重若轻地为主人公建立着一组组浓淡相宜的人物关系,同时将小说的叙事扎实有序地推进,在人物关系的弹性范围内,我们明晰地感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诉求,以及他们面对命运壁垒时的勇气和美德。刘宝平让我想到了《沉默的中士》里的张建军,《终将远去》里的周文明。只是,刘宝平的精神世界随着时光的流逝在缓慢成长,他最终变成了想象中的自我,而古玉,也已不再是《沉默的中士》里的年轻指导员,他更加有血有弱,浑圆饱满,充满了浓重的尘世气息。他的苦恼与哀愁,何尝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樊篱与桎梏?
最后,我忍不住自问,老王的小说为何总是打动我?他小说里的人物为何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我猜度,可能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朴素真切的情感。在小说写作时,注入过多的真情实感是危险的事,稍不留神,过于饱满的情绪和表达就会对小说的逻辑性造成莫名其妙的遮掩,进而对小说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害,从而使小说变得庸俗。但王凯有一种奇特的力量,他能巧妙地平衡情感在叙述中的浓度和比例,既让小说呈现出敦厚质朴的品性,又让小说散发出珍珠般的光泽。没错,他笔下的人物都带着体温,他们不是稻草人或高速公路上的塑料交警,他们是我们,是晨光下的我们,夕阳下的我们,黑夜里的我们。他们与我们,互为彼此的星光。
图片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