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官布扎布《人类笔记》:终极追问 “寻根”之旅
在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之时,蒙古族作家特·官布扎布果断改变了创作计划,将目光和心思转向深远,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潜心写下了一本《人类笔记》。脱稿的那一天,特·官布扎布如释重负地说:此生已无憾了。那么这究竟是一...[详细]
-
余之言《生死叠加》:在无尽的较量中书写英雄传奇
余之言作为一名老兵,军人职业生涯几乎以一贯之,除了读军校的几年之外,其余时光全部在部队机关部门度过,耳濡目染,一生浸润,繁忙的工作无法扼制他文学创作的冲动,数十年坚持业余创作,在2017年之前,出版过...[详细]
-
黄咏梅《蓝牙》:一曲旧时光的温柔缅怀
小说,将生活的秘密大白于天下。有时候,是一种声音,它在你我的耳边响起过,如果你留心,采集了,收入文字,就此铺陈出一幅画面,那是小说迤逦而来的开始。比如,《蓝牙》的开篇——“拖着拉杆箱轱辘轱辘走在凹凸不...[详细]
-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我出生在这片构成大地阶梯的群山中间,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到36岁时,方才离开。……我相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这片大地所赋予我的一切重要的地方,不会因为将来纷纭多变的生活而有所改变。有时候,离开是一种...[详细]
-
杨斌华:镂刻个体记忆与时代印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文学重新扬帆起航,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崭新旅程。其中,新诗界曾经发生过许多诗艺的论争、观念的歧异、美学的裂变与群体的分化重组,诞育了不少早已载入历史及个体记忆的重要事件和...[详细]
-
《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历史的见证 时代的号角
《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贺绍俊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这套文集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详细]
-
一份关于青年作者的小型观察报告:他们的絮语
子宫里的战争这个被作者命名为“树枝上的疯婆子”的女人,是小说中叙事人的奶奶。她身体“消瘦又细长”,却担负着让儿媳妇诞下男丁壮大整个家族的使命,这是她筹谋多年的革命,也是她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小说的叙事...[详细]
-
王春林:评宁肯小说《黑梦》
宁肯的中篇小说《黑梦》,是他“城与年”系列的收官之作。关于黑梦的“侏儒”特征以及总是想要待在房顶上,《黑梦》中有了进一步的详实描写与交代。除了所谓的“天人感应”之外,黑梦之所以要在房上搭凉棚,还与他试...[详细]
-
长江《一百年,那些热血沸腾的青春》:深远的历史与丰盈的当下
《一百年,那些热血沸腾的青春》一书中,作家长江在中国100年的经纬发展历史上,巧妙地选择了不同历史时段的一两个人物,书写他们在人生青春时期的方向、道路、事业和行动选择情形,以及此后因这种选择而产生的人...[详细]
-
李浩诗集《奇迹》:诗是通往澄明之境的云梯
诗集《奇迹》收录了诗人李浩2005年至2016年间的作品。每一首都注明了创作时间和地点,此举表明诗人创作的系统意识,尤其是思想性阐释的坐标系得到体现。当然,对于评论者来说,此举意味着考据与梳理。除此之...[详细]
-
历史的伤痛与回望之难
钟兆云以传记作品成名,著作等身,其创作的成就与勤奋是众所周知的。也许是在党史部门工作的关系,他对历史的追寻与兴趣不仅执拗,也令人动容与敬服。对待崇敬与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更是如诉家常,宛如亲人一般。谈至...[详细]
-
夜扬州:诗意、画意、情意
从《扬州画舫录》到《扬州夜访录》,昼夜交替,风景更迭,古韵留存。历经百年,扬州城在“二十四桥明月夜”里寂寂沉睡,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里徐徐叹息,在“二分无赖是扬州”里缓缓苏醒。今人晏明,便在这沉睡与...[详细]
-
对文化偏执性的反思
浦子的《龙窑》是一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思考的作品,这种思考集中体现在作品对王世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偏执性的审视和批判上。在作品中,王世民的身上被笼罩了一层光环:科学民主、大兴实业、自由平等等,...[详细]
-
蔡蓓:孔锐的在场主义写作
孔锐的作品常常从个人视角出发,真诚地观察和记录世间万象,呈现一定的在场主义写作意识,为人们了解时代真相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与审美载体。孔锐在场主义写作意识首先表现在作品的叙述本真、语言和情感本真以...[详细]
-
向迅《与父亲书》:怀念,就在文字的世界里再见
读某位相熟作家的作品,并写下一段品评的文字,我的脑子里总会习惯性地浮现出这个人的轮廓,书里的文字会像磁粒一样朝着这幅影像蜂拥而去,似乎那才是它们的归属之地。但读土家族青年作家向迅的《与父亲书》,他年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