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一日三秋》:看见刘震云的老练与悲伤
刘震云的最新长篇小说《一日三秋》于2021年7月面世,此时距2009年3月《一句顶一万句》出版,已经有12年。在这12年间,刘震云有两部长篇与读者见面,分别是《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虽然...[详细]
-
圣地延安的时代答卷
2019年5月,延安正式宣告已解决区域性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这是一个特别令人高兴和振奋的消息。因为是延安,因为这里曾经的种种历史活动的存在而特别引人关注。延安从一个长久...[详细]
-
《春天的首日封》:在及物性的生活中,成为诗人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和逐利意识泛起的今天,生活的浮躁和碎片化,使得整个社会被网络所笼罩,相当多的人很难平心静气地去阅读一部完整的著作经典,或执笔记录个人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境遇的思考。互联网使一切都变得更...[详细]
-
《叛徒》:卧薪尝胆,心向黎明
日光下,一些细碎的光芒在闪耀:是《棋手》中贺羽丰的隐忍执着,是《琥珀》中江枫的信仰弥坚,是《叛徒》中朱几的心向黎明……深镌着“海飞烙印”的谍战世界内暗流涌动。在忠诚与背叛的徘徊之中,坚守信仰者又将经历...[详细]
-
温暖的现实主义
近些年来的小说创作,尽管我们评论界以时间政治学的名义对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界定和分析,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还要重新提出来:那就是展示有余而内敛不足。这种展示既包括欲望的,也包括苦难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详细]
-
比苦难更严酷的是精神遭遇
"底层写作",是近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关于这个现象的是是非非,也是近年来文学批评最核心的内容。在我看来,与"底层写作"相关的"新人民性文学"的出现,是必然的文学现象。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直接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就...[详细]
-
天辽地宁东北风
"天辽"就是全国改革开放和东北振兴的大背景,和辽宁作家要有面向全国及世界的大视野。而"地宁"则意为,辽宁文学的振兴也应该是和谐的科学的全面的振兴,而不应是单一的畸形的振兴,"东北风"则是指文学的地域文化品格和传...[详细]
-
呼唤优秀的政治小说
查阅开年以来的"最新读者排行榜"和"市场销售最新排行榜",发现了一个赫然的事实,官场小说依然热度不减,例如王晓方所著《驻京办主任》(一、二)以及《市长秘书》等,一直居高不下。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同时注意到,几乎所有专...[详细]
-
中国百年文学的几点辨识
20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回顾文学百年的过去,也可以据过去以推断未来文学的情景。但从回顾中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从推断中找出可行的道路,却又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像梁启超在20世纪初写《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年...[详细]
-
历史的想象与建构
1936年10月,三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但仍斗志旺盛的红军主力部队在征服千难万险、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在中国的大西北会师,这次震惊中外的长途行军被命名为"长征"。虽然在长征的起止时间等问题上学术界还存在着某些...[详细]
-
性情中人 云水之文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郁郁乎文哉!"卓然海内一大家,独步一世,流传四海。尽管他自歉地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好象是无心插柳。紧接着的一句话是:"不过我以为写任何形式的文学,都得把散文写好。1"可见他对于散文...[详细]
-
先锋派小说写作的一种执着
中国的先锋派小说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五四时期郭沫若、郁达夫等人最早尝试在小说中引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开始,到今天的先锋派、新生代写作的翻新求异,其硕果累累,却又坎坎坷坷,时断时续,颇多磨难。如何使...[详细]
-
刘继明底层写作中的“新国民性”
《放声歌唱》(载《长江文艺》2006年第5期)是刘继明2006年写的一个中篇小说,它有充分的理由被评论家归入到底层文学的系列之中,刘继明对底层生活的描写并不止于这篇小说,仅2006年这一年,他就发表了四五个写底层生活的中...[详细]
-
短篇小说,并没有缄默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曾作为现当代重要"主流文体"之一的短篇小说走向"边缘",日渐衰落,仿佛一个"时代的孤儿",遭到冷落,这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无论是普...[详细] -
说宗璞小说的“本色”创作
在现代汉语的小说创作中,宗璞的小说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表的《红豆》不合时宜地表现"爱情至上"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与当时正在建构的"宏大叙事"的预设相悖;80年代中期,正当"先锋文学"引领风骚时,《野葫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