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题材创作:积累才有飞跃
1.工业题材创作不够繁荣,首先应该归结为作家对工厂生活、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缺乏感性了解和理性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中国现在的城市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乡村,即使在城市土生土长的,往前...[详细] -
当下社会的文学立场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价值观混乱,秩序在离析,规矩在败坏,一切都在洗牌,重新出发,各自有各自的中国梦。在消融禁锢和权威,可以自我做主,可以说什么话了,但往住水在往东流总会有一种声音说水往西流,总会有人在大家午休的...[详细]
-
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
与"50后"和"60后"作家相比,"70后"现在面目还比较模糊。对这一拨年轻作家,最重要或许还不是才华,而是沉静和踏实,勤奋精进,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小说。
"70后"作家的尴尬之一:这是被忽视的群体。当批评界和媒体的注意...[详细] -
寻找生命的真实形态
记得八年前苏童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刚出来的时候,就有评论家提出要"打碎业已标签化的苏童"。苏童最新长篇小说《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问世,又有论者指出苏童的这部长篇小说"终结了先锋文学"云云。...[详细]
-
短篇小说成绩辉煌
60年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绩是辉煌的,这个自不待言。我想说,即使在小说创作的重心已转向长篇小说的今天,小说家族中业绩最辉煌的也还是短篇小说。如今长篇小说年产1200部以上,新时期以来成长起来的成熟小说家们大都在...[详细]
-
中篇小说真正崛起还是在新时期
新中国的文学事业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在这六十年间,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中篇小说可以说是和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1949年10月在《人民文学》创刊...[详细]
-
英雄叙事、崇高美与高大全形象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曾经是新中国文艺创作最重要的精神标识。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还是表现新生活的艺术作品,都在极力张扬一种力量的美,展示一种崇高和悲壮。
无疑,以《新儿女英雄传》为开端的文...[详细] -
为什么城市文学写不过乡村文学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上海文学周举办的"文学与城市"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评论家和作家就"当代文学中的城市叙事"一题展开交流研讨,分析了当下中国城市文学书写贫困的原因,为当下文学创作探讨新的方向。
在近现代...[详细] -
文学作品莫把粗鄙当个性
目前,一些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脏话、粗话,作者们还想当然地以为越是"土的掉渣"的语言越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显得更真实。然而过犹不及,频频出现的脏话、粗话,就像清澈的湖面突然荡来一片油渍,让泛舟人心情骤然...[详细]
-
赶上了好时候
有记者问我:"你最感幸运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赶上了好时候,能够选择我所喜爱的写作,先是新闻写作,后是文学创作。"记者没往深里问,我也没再多说。其实就这个话题我还可以多说几句。
一个人生命有限,一辈子...[详细] -
寻找幸福的扎根地
《村官李八亿》是辽宁青年作家李铭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李铭是辽西农村人,辽西农村的贫困在辽宁是出了名的。这个在农村长大,并有着多年进城打工经历的人,毫不费力就拥有了一个现代社会赐予的称谓——&mda...[详细]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
十几天前,一百多位中国作家到了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活动,这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外文学交流。在那个欧洲城市,作家们向欧洲的读者、向世界展示和介绍了中国的文学。在书展的会场上,我看到了《老子》和...[详细]
-
关于思想性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此时的中国文学来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对生活知之不多,人民的生活与创造如汪洋大海,在它面前,我们总是感到,我们的目光非常有限,既不够深,也不够远。...[详细]
-
我们的文学需要有我们的文化立场
经过了辛亥革命,四九年的解放,改革开放,一个世纪多来,中国在巨变着,转型着,一步步复兴着走向富强,我们的文学也在适应着,试验着,一步步挣扎着走向成熟。但时至今日,当我们欣然地弹冠相庆之后,认真地回头析点,我们的文学还存在...[详细]
-
对现实主义生命力的几点思索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六十年,不难发现,六十年来,真正有生命力的,经得起时间淘洗的作品,大都是坚持了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勇气和胆识的,努力维护了文学的自由审美品格的作品。这样说丝毫没有轻视其它创作方法,惟现实主义独尊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