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重估中国当代文学?
"多元的评价"与"价值的冲突" 近两年来,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重估一直热闹非凡,迥乎不同的结论此伏彼起。
譬如,面对前十七年的长篇《红旗谱》,雷达先生就认为:"在精深的程度,在文本的精粹程度,在艺术的概括力程度,在...[详细] -
继承借鉴与融合新机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如何改进新闻写作的文章,文中提出要"向文学借鉴白描的功夫,以求文章的朴素平实","向文学借鉴锤字炼句的功夫,以求文章的干净准确","向文学借鉴修辞方法,以求文章生动活泼",深以为是。其实,何止新闻一途,最...[详细]
-
就这样栖居在唐诗的故乡
王妍丁将她的一本诗集命名为《在唐诗的故乡》。我感觉,这恰恰是那种张扬着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诗学命意的显现。我曾经匆匆见过王妍丁,她看上去平静淡定而谨严,朗诵她自己的诗作时神情专注、投入,透出一种婉约的沉郁。但...[详细]
-
守望崇高
崇高是一种境界,是人类关于高尚宏伟理想、坚韧不拔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哲学概括。当下的文学艺术正面临这样的危机:消解崇高、淡漠理想,无病呻吟、利益至上,宣泄个人意志、热衷娱乐至死的风气日渐乖张。
崇高是...[详细] -
呼唤英雄
英雄主义是文学艺术最崇高的血脉。英雄境界赋予文学艺术撼人心魄的高尚品格,英雄风骨铸就文艺作品顶天立地的生命。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创作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英雄被嘲弄和颠覆,反英雄却成为时髦,备受推崇,这是...[详细]
-
散文创新的四度空间
所谓散文创新,是散文家在以散文的方式审视和表现主客体世界时,所实现的内容和形式——境界和风格的开拓性发展与扬弃性超越。由于这种发展和超越有着提纲挈领、厚积薄发的性质,所以散文创新自然而然地联系...[详细]
-
在街与道的远方
今天论坛的题目是"乡土文学的发展",这个题目很大,没有边界,依我的身份和学识,要说透它显然没有可能。在中国,乡土文学这个提法,最早始于鲁迅。所谓乡土,指的是乡村和土地,是生活在乡村和土地上的人们。在现代中国,乡村有封...[详细]
-
佟希仁儿童散文的诗学追求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满族作家佟希仁已经出版了多部儿童散文集及散文诗集。他以生长在东北山村满族少年的平常、平淡却分外美妙的独特视角,以清新、素雅的文字叙说着乡野风光,记述着穷困穷苦却始终向学向上的少年人生...[详细]
-
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
重视来自文学观念的挑战 新世纪10年,是文学形势和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10年,变化的标志是以纯文学(或称严肃文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学日趋边缘化和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新型文学的日趋兴盛。评论家对此已有许多评论,其...[详细]
-
战争文学的另一种叙说
作为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一种形态的战争文学,不能否定其"宏大叙事"给我们的阅读视野。比如《红日》,比如《保卫延安》,比如《解放战争》,通过对一场战争或一场战争中某一战役的宏阔描写,以史诗的品格,带给我们关于战争历...[详细]
-
文艺批评何以不到位
文艺批评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闹腾,既缺乏哲学家、思想家从高于文学的层面,为文学提供形而上的观照,又缺乏与文学平行的各门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学科的开创性成果,给文学提供形而下阐释的工具性支持。
实践的缺位...[详细] -
诗歌与我们的相互面对
近年来我省诗歌创作个体日渐活跃,成绩可圈可点。当然,若把我省诗歌创作置于全国诗歌创作的背景下打量,绝无优势可言,尽管我省的女性诗歌创作近些年来已趋于平稳渐进的态势,且在局部或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我们的目光在...[详细]
-
更深刻地关注人的成长
张翎的《阿喜上学》、滕肖澜的《爱会长大》、川妮的《谁是谁的软肋》,是文坛上有影响的叙事人的成长的三部中篇,作品在成长方向、成长实质、成长叙事方面提供了重要经验。
人物成长,前进有不同方向。《阿喜上学...[详细] -
“每一首诗都是一条命”
在当代诗坛,李轻松是一位以激情贯注写作的诗人,面对流派芜杂、立场多元的诗歌现场,她从未随波逐流,而是主动与世俗保持距离,孤寂而安静地剖析人性中的一个个黑暗瞬间,在精神的谷底铸造诗情。从八十年代初涉诗坛一直到九...[详细]
-
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
顾名思义,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的批评,包括对于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批评;在文学活动中,又包括对于文学的创作活动、接受活动与批评活动的批评。文学批评就是对于文学的这些方面的批评,对于文学的这些方面的批评得以历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