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冯《道德课》:道德之外,臣服于爱
四川作家李冯的中篇新作《道德课》是一个在寻常叙事中道德溯源的故事,理论和现实生活交织,却发现道德之外主人公真正想追逐的是他所爱之人的认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观点:“...[详细]
-
《骆宾王之谜》:历史小说的“谜”与“解谜”
荒湖、金石合著的《骆宾王之谜》近期出版,这是根据当地有关骆宾王的传说和相关族谱记载、墓碑等细节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不是简单地为我们叙述骆宾王起事失败后的人生遭遇,还对新时代长篇历史...[详细]
-
《万桥赋》:把现实之桥转化为精神之桥
贵州现代桥梁多。高速公路上,不是隧道,就是大桥,比哪个地方都多,全国之最。旧时代黔之驴有名,新时代黔之桥名扬世界。古人写寓言,今人写民生。作家张者、宋潇凌深入生活,重点调研贵州现代建桥历史,采访大...[详细]
-
《军履回望》:“我肩有责,我手有策”
去岁正月,明军深夜至家,递《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云:“明刚大哥特别交代,速送正华等,不要过夜。”速送即速读。嗬,40年军旅人生,近60万字皇皇大著,捧之沉若磐石,读之满纸烟云。难怪乎明刚兄视之若珍宝...[详细]
-
《大道》:雄伟大道的多彩写照
中国的物流格局,过去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东西通道为主,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立,开启了北起重庆,南端以广西为重要节点的南北纵向物流通道,将“一带”与“一路”连接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格...[详细]
-
何述强散文集《时间之野》:时间与觉醒
在诸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体,也是当代最为繁荣的文体。在繁茂丰饶的散文世界中,何述强的散文集《时间之野》是一个有甚高辨识度的文本。 作为一位仫佬族作家,何述强的散文题材有对民族...[详细]
-
日常生活的“精神爬行”——刘爱玲中短篇小说论
在新世纪涌现的山东青年作家群体中,刘爱玲是低调而又独具调性的一位,有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审美面向。在文学语境、文学市场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多元、甚至良莠不齐的今天,刘爱玲的写作始终彰显出某种新时...[详细]
-
刘平勇的小说《苍生》:审视现实的责任和良知
《苍生》是作家刘平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精品文学创作出版平台暨“文学创业板计划”首批成果之一,“京产文学新人新作培育”项目推广活动重要展示作品,2024年2月正式...[详细]
-
喝过长江水的人,心里永远流淌着一条长江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走遍长江上下游,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今天,关注长江,聚焦长江文化,共话长江发展,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文化价值。我是带着感情读这部作品的。我出生在长江边...[详细]
-
古人这样行礼
礼是中国文化最内在的要素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最醒目的表征之一。中华文明从肇始之初就极为重视礼,比如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留下的玉器,再如殷商时期留下的大量青铜器,几乎都是礼器。西周代商后,按儒家传统...[详细]
-
此心安处是吾乡
初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问道江南西》这本书。作者阿痴,不是久仰的大名。书的封面是大大的“问道”二字,没有腰封的装饰,对于习惯了在书皮上繁复设计、在腰封彰显人脉、在内文里用前言作雕饰...[详细]
-
刘勇: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地域文化意义
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讨论由来已久,近年来再次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与重镇。这个议题的再度升温,一方面源于社会形态的改变,包括经济、生态、地域等多个维度的调整和转变,自然地带来了文学研...[详细]
-
新东北文学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寻找坐标
有关东北文艺复兴、新东北文学是近年一个比较高调的话题。综观这些话题所讨论的内容,不论是关于东北文艺复兴之“兴”,还是新东北文学之“新”,大都将对象和视野集中在以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为代表的...[详细]
-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详细]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非虚构文本中的文学性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2024年出版的一本非虚构作品,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杨素秋记叙自己2020年到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副局长,分管公共文化工作,从无到有建起碑林区图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