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辞》:穿越千年蜀道的当代诗篇
当年面对黄鹤楼的诗意美景,李白怅然若失,发出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今天面对沟通南北丝路的古蜀道,面对李白那句石破天惊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梁平似乎没有感到“道...[详细]
-
《鹅公坪》:一腔乡愁,满纸清光
用地域和人物的实名来追忆故乡、叙说乡愁的作品并不鲜见。但像聂雄前的《鹅公坪》这样,完全将现实中身历其间的人物渗透在过去和当下的事件中,毫不避讳地将人物的真名实姓袒露在作品中的,这在我有限...[详细]
-
发掘典籍文化 感受文明力量
世界文明交流的足迹在中西方的文字中得以积累、沉淀、闪耀,不同种类的文字记录着中西方世界对彼此的想象与认知。2024年1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典籍里的中国》和《中国典籍里的西方》同时...[详细]
-
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读《苍生大医》
麻风病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恐惧的病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流行,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由于身体残疾,又怕传染给周围的人,麻风病人乃至家属常常遭受...[详细]
-
用文字留住生命
《杯子上的笑脸》彭程 著,纯粹pura·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字可以怀念,也可以疗伤。彭程的长篇纪实散文新作《杯子上的笑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正如彭程给我发来的信息所说:“此书是心血之作,此生不会...[详细]
-
创作手法的探索 人性情感的言说
《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石一宁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作为“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部,石一宁最新力著《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于2024年1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详细]
-
论沈奇《天生丽质》的实验诗学、字象思维和禅意之境
当代汉语诗学界有一特殊现象,即许多诗歌批评家和诗论家,如陈超、唐晓渡、张清华、罗振亚、汪剑钊、荣光启、张立群、霍俊明等,都在下重力于诗学研究的同时,也对诗歌创作投入极大热情,其诗作屡屡登上各大...[详细]
-
徐锦庚:倾力为普通人立传
昂扬不屈的挑山工、乡村儒学的坚守者、农村电商的领路人、心怀大爱的援藏干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得者徐锦庚创作的短篇报告文学精选《行走的脊梁》,日前...[详细]
-
李静: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学批评
我的批评观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学批评李 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院派文学批评崛起,取得丰硕成果。我自己正是在学院建制与培养方案的规定下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初步了解何为批评与批评何为的。但...[详细]
-
奔涌四十年的诗与思
《当代》杂志2024年第2期推出的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是作家张炜先生创作生涯中用时最长、用功最深的一部长篇小说,其灵感来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读地方史料过程中的发现,经由数十年的消化、酝酿,转...[详细]
-
新东北文学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寻找坐标
有关东北文艺复兴、新东北文学是近年一个比较高调的话题。综观这些话题所讨论的内容,不论是关于东北文艺复兴之“兴”,还是新东北文学之“新”,大都将对象和视野集中在以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为代表的...[详细]
-
明亮的星:风自旷野,骑手躬身
2002年第4期《民族文学》上,刊发了一篇名为《天籁》的中篇小说。一场关于“诗”的萧索而盛大的意识流,流经伊河、宇思、斯勤三个年轻人的日常与精神生活,流向结局已定而终点未知之地。年轻诗人们在198...[详细]
-
《江岸向北》:乡村叙事的思想和情怀
新时代乡村脱贫致富和驻村干部形象,是近些年来文学创作的热点。《江岸向北》里的故事与人物虽然并不局限于乡村,但是主要人物都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的核心是乡村发展。如何从乡村叙事这样一...[详细]
-
《夜发严滩》:重返苏辙的那个大宋之夜
《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引述其作为小说文学地位缘起与变迁,却也精准地道出小说创作的起点或初始。对于大多数作家而...[详细]
-
心理现实主义及其可能——从东西《回响》说开去
贴近时代,介入现实,探索人性,是现实主义文学不变的追求。从文学发展实际来看,现实主义美学并非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无限敞开的、具有审美延伸度的创作理论。批判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人道现实主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