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到终点的暗路——短评《到底开了多少公里》
考完研的那年冬天,我很想去沙漠看一看。 听说有位同学的家在沙漠边上,于是我联系了他。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一座漫天风沙的县城。同学骑着一辆钱江摩托朝我招手。他带着我往人烟稀少的地方骑...[详细]
-
伪装成感叹号的人——拓野诗歌简评
对有些诗人,一首诗是在写成之前就已写成;对另一些诗人,一首诗是在发生之后才发生。拓野则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态,永远玩味着“已成”和“将未”间的晦明变化。对“不及物”之诗的批评,便也是一种不及物的...[详细]
-
《支离的席勒》:离散的生活与古老的逻辑
或许是作者有意选择的细节太丰富了,或许是不长篇幅里要处理的情感关系太复杂了,也或许只是不太适应作品显示出的诸多新生活情形,初读白琳《支离的席勒》,我没有很快找到小说的入口。 其实也不能单纯...[详细]
-
推移与抒情:《河山传》里的世情、天地和众生
一此“河山”非彼河山。河是洗河,山是罗山。洗河出自农村,是进城务工人员,是创业的“城一代”,是跟班、助理、管家、筹备中的项目经理;罗山久居城市,是事业大成的老板,是社会贤达,是“主人”、老总、商会会...[详细]
-
读薛舒“生命两部曲”:在爱的“讲述”中打捞起“生活”
汹涌的遗忘“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马尔克斯的这句话令我深以为然,“过去”总会在时空两个维度上被逐渐湮灭,唯有通过记忆的存储和叙述的重...[详细]
-
《到底开了多少公里》:看不到终点的暗路
考完研的那年冬天,我很想去沙漠看一看。 听说有位同学的家在沙漠边上,于是我联系了他。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一座漫天风沙的县城。同学骑着一辆钱江摩托朝我招手。他带着我往人烟稀少的地方骑...[详细]
-
《生生之门》:怀抱生命的村庄
读云南作家叶浅韵散文集《生生之门》(以下简称《生》),让我想到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至于人生是如何被审视,在《生》中,就具体体现为女性作家共有的、擅长在题材中以情感...[详细]
-
飘在心灵的雪花——读诗集《雪落在南方的乡下》
胡金华是诗人中典型的大器晚成者,近年来佳作频出,近期更是捧出了一部厚重诗集《雪落在南方的乡下》。灯下黄昏,细细品读这部作品,只觉眼前雪花飘飘洒洒,不只落在南方乡下,还飘在读者心灵,韵味像清光般漫涌...[详细]
-
《一意》:汉语骨血里的诗意光芒
诗人许文波的诗选集《一意》,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60余首诗歌。阅读《一意》的大体印象,以情入诗,以文入诗,以细节入诗,是许文波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精炼、清新、简洁的诗歌写作当中,以小见大...[详细]
-
《天空划过一道白线:东西短篇小说精选》:荒诞“外衣”之下的人性回响
对某些作家来说,短篇小说是停顿或换气,可视作一种精神层面的修整。对作家东西而言,短篇小说则是心灵的跳板,是生命的掘进。他的最新短篇小说精选集《天空划过一道白线》,堪称一部穿越荒谬现实、探寻灵...[详细]
-
《地上的天空》:别样的内心房间
中短篇小说集《地上的天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作者钟求是认为:“一个人的内心有很多房间,但大部分会在日常生活的消磨中被忽略,探寻并打开它们,这是作家要做的事情。”这本小说集收入...[详细]
-
刘庆邦《花灯调》:用文学见证奇迹
人与一部作品的相遇有时就是一个奇迹,比如刘庆邦与他的新作《花灯调》。刘庆邦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了,我还很少见到他对自己的一部作品如此的看重,如此的激动。从庆邦事后许多的自述与访谈可以看出来,...[详细]
-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文学的和声
1本书具备一种多线条多层面交流的特性,比如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交流,同一文体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不同文体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作家和评论家之间的交流,外国文学阅读者和翻译家之间的交流,身在幕前者和身处...[详细]
-
缘起“一闪念”,磨砺九春秋
我准备写作《罗贯中传》,似乎出于“偶一闪念”;迄今想来,我对于这一写作所面临的难度一直准备不足。但不知不觉中,错杂、浩瀚、纵横的9年时间过去了,这部书的写作也终于到了尾声。何谓“偶一闪念”?这么...[详细]
-
文学现场的马拉松式“跑者”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舒晋瑜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个从业25年的人文记者,舒晋瑜相继出版的访谈录——《说吧,从头说起》《深度对话茅奖作家》《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中国女性作家访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