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卜台:无锁的村庄》:用心书写世间美好
我初读胥得意的《沙卜台》,是出于好奇心,既想知道作品名字的含意,也想看看作者如何讲述一个村子13户人家的家长里短。首发于《民族文学》的长文,190页,我当时没有细读,走马观花似地翻了翻。但是,胥得意的...[详细]
-
张楚《云落图》:细节对叙事的推动作用
一 在中国大陆“七十年代”出生的重要作家中,张楚的长篇小说创作可能是最晚来到的。在《云落图》漫长的构思创作中,他寂寞耐心地“熬煮”在他心中蕴藏了三十年的“云落人物”,没成想腼腆低调谨慎可...[详细]
-
《水车简史》:人在奔跑,水车生生不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尽情地享受脚下这片土地所带来的恩泽,却少有人结草衔环,回报这一方水土。总说人要向前看,向前走,可我却觉得,得有人回头,为家乡做点什么。在这一点上,我与范剑鸣先生产生了共鸣。...[详细]
-
你的创意需要在更多维度上展开
每当有人问,什么是创意写作?我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创意写作嘛,就是创造性写作,简称创作;突出“创意”二字,只是为了强调文学作品的创造性。 创意写作最早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成为一门学科,课程设置包...[详细]
-
揭示“村BA”潜藏的奥秘
贵州有个台盘村,台盘有个“村BA”,这一在各种媒体广为传播的乡间新闻,既令人怦然心动,也让人拍手称奇。随之而来的,是好奇,也是疑惑:一个村子何以办起常规化的篮球赛事,并把这一赛事办得风生水起?带着这种...[详细]
-
“呼唤至大至微、气象万千的诗作”
改版之后的《诗刊》将不断就诗歌理论批评栏目“百家诗论”进行相关选题的策划与讨论,不断发挥其对诗歌创作的引领作用。尤其是每一期“百家诗论”都将头条推出“经典诗论”,即重点推送近现代以来的...[详细]
-
王干:王蒙的“现代性”反刍
“现代性”伴随“现代”一词产生,“现代”一词来源英文“modern”,最早在中国被翻译成“摩登”,原义为现代的、新近的、时兴的。也有人认为中国早就有了“摩登”一词,源于佛经《楞严经》。不论当时翻译...[详细]
-
杨苡和她的同时代——关于《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能在太阳底下看见的东西总不如在玻璃后面发生的事情有趣。——波德莱尔杨苡(1919年-2023年),自诩“生正逢时”,《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以亲切的口吻忆旧,往事历历,故人宛在,私密又广阔、天真又沧桑,笑与泪...[详细]
-
《转灯》:民俗视野下的女性命运
初读傅菲的《转灯》,以为写的是赣地扎灯笼、抬桥灯、圆灯等民间的节日风俗。重读几遍,才体会到这篇散文的内核重在写人,主人公小真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状态才是这篇散文的内核所在。伴随着隆重而盛大的...[详细]
-
《皮影》:“你看见的跟你没看见的,一样多”
打开2024年第1期《收获》,如果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说,倍觉抢眼的,乃是山东作家。三部中篇小说中,山东作家竟然占据了两席。一位是《瞳距》的作者王玉珏,另一位是《皮影》(载《收获》2024年第1期)的作者钱...[详细]
-
《夹湖谣》:面向乡土的深情叙事
乡土是文学的故乡,乡村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流空间,乡土叙事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赖丽芳的散文创作是个人化视角的乡村叙事,她的散文集《夹湖谣》是一部关于乡土回望与现代性思考的文本集束。 ...[详细]
-
大雨浇透的世界——闵芝萍小说漫游
1 从《夜车》、《男起解》返回现实世界,神游一场,静待途中披挂起的云雾散去。闵芝萍的小说具有景观性,因此,阅读的过程更接近漫游。假如时间充沛,最好缓慢地读,以读者的“感觉”能力去承纳作者凭感觉捕...[详细]
-
《奔跑的中国草》:用菌草抚慰无数的生命
《奔跑的中国草》是钟兆云撰写的报告文学作品,以“世界菌草之文”林占熺为主角,讲述他如何把菌草技术传遍全国、全世界的突围之路,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悲伤与幸福同在的成长之路。在钟兆云笔下,林占...[详细]
-
如何写出自然生态背后的人生百态
作家南翔近年以深圳为故事生发点,创作了不少中短篇小说。概览其风貌,大致囊括了以下三重写作视野:历史视野、生态视野和人文视野。三者或择一二,抑或并行不悖,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之间,传递出他对时代、...[详细]
-
《四十年,四十人》: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面影
2024年1月,一部装帧精美、内容厚重的图书与读者见面,即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该书通过重温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代表作品,把脉其创作整体风格,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