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东亚:落雪有情落空枝——评夜鱼诗歌
想到诗歌,时常脑海会冒出里尔克《星辰书》里的句子:也许我将不克持久,但我将勉力以图。这种“勉力以图”对诗人而言,是一种信念,更是偏爱的力量与欢喜带来的从愉悦到智慧的行进。作为一种时间性的体验,诗...[详细]
-
郜元宝:《王锦第文录》编后记
《王锦第文录》,王锦第著,郜元宝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12月1984年初夏,王蒙在武汉开始酝酿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1985年夏完稿,发表于《收获》1985年第5期(《当代》1986年第3期转载)。《活动变人形》不...[详细]
-
乡野风来土卷沙——评《跛爷》
依着小说由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组成的传统观点来看,《跛爷》属于从人物的塑造起步构思的一篇小说。通篇读来,文如其名,从叙述者“我”回顾童年、少年往事,直至交代成年后的回乡见闻和所思所感的视...[详细]
-
《鹦鹉》:乡土挽歌、命运书写与“进城”叙事
朱朝敏的小说新作《鹦鹉》可以看作是她早期“庙村故事”的沿续和发展,故事同样发生在四面环水、与陆地隔江而望、相对孤绝于世的岛上。作为朱朝敏的成长空间与文学空间,“江心洲岛”虚虚实实,但其共...[详细]
-
《辟提艾斯蒂》:洞悉心理空间的文学路径
小说未必非得具备认识价值,但具备认识价值的小说必然是有意义、有分量的作品。作家秦岭的新作《辟提艾斯蒂》有机地把文学、心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融合起来,兼容了艺术的审...[详细]
-
沈杏培《印痕与记忆》:小说如何记忆历史
沈杏培的《印痕与记忆——新时期小说论稿》探讨了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作家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如何记忆以及如何叙事这一重要命题。该书综合运用叙事学、形象学、政治文化、代际文化、中...[详细]
-
《信天翁要发芽》:一个装置性的表演文本
最近这两年,据说李宏伟经常在宋庄一带出没,身边的朋友几乎都被他邀请过去宋庄看一些艺术展演,也邀请过我几次,不过我个性疏懒,一直没有成行。有时候也许是有一种对当代艺术的“恐惧”,这种恐惧叠加了早...[详细]
-
《天下药商》:平凡中的惊艳 微波下的潜流
《天下药商》是作家欧阳娟最新推出的长篇佳作,洋洋洒洒65万字,以明末清初樟树古镇自然、社会、人文为背景,执婉约之笔、借生动故事,精雕江右商帮中樟帮一脉以药为业、安生、立命、传情、树魂的创业史...[详细]
-
谢有顺:文体也是作家思想的呈现
文学的自觉其实就是文体的自觉,核心是要有一种尊重艺术本体的精神。鲁迅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观点是相对于两汉时期的功利艺术而言的,它的目的在于纠正文章是...[详细]
-
“时间”的无情与有情
胡了了是一位对时间非常敏感的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处理时间这一主题,其中包含着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颇具命运感和人文内涵。 时间、速度、效率是现代人的重要焦虑之一,发展、前进、进化的观念成...[详细]
-
张帆:孙家栋的文学书写
众所周知,黄传会曾以《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等“反贫困系列”报告文学赢得广泛关注,确立了他在中国报告文学界的特殊地位,也曾以《中国海军三部曲》...[详细]
-
论《回响》中的诗性隐喻构建
《回响》是作家东西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与之前广受关注的《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等作品一样,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引起了读者对于现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关注。作为中国当代...[详细]
-
1985: 漫野蔷薇——王蒙《蔷薇蔷薇处处开》读札
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小玛德莱娜”点心触发了普鲁斯特的无数回忆。独特的气味和滋味唤来视觉形象,主人公忽觉超尘脱俗,已经消褪或黯然的人生重获新鲜和光艳。在《蔷薇蔷薇处处开》中,年近九旬的王蒙...[详细]
-
在优雅中穿透坚硬的生活现实——罗聪明近期小说论
如何书写现实,构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小说世界,本质是作家所持的观念决定。人的观念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生存状态、精神心理、生命价值等,还体现在文本氛围中是否具有人文情怀或人性的温暖。罗聪明的...[详细]
-
王方晨《老大》:乡土世界的家族与历史传奇
乡土中国的现代记忆,以什么为主线?人?土地?文化或者政治?关于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已是文学史常识,无须赘述。倒是何以有如此之状况,依旧值得一问。历史记忆的装置有很多种,博物馆,建筑,雕塑,影视,还有文字、图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