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四个维度的生活哲学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完美演绎了“慢生活”的深情与优雅,也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论及“活法”,季羡林心怀对世界的善意与真情、对平淡日常的热忱、对...[详细]
-
叶辛《我和祖国70年》:把祖国装在心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聆听着《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经典的老歌,信手摊开著名作家叶辛的《我和祖国70年》,顿时心如潮涌。书中,与共和国同龄的叶辛,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他的个人成长和人...[详细]
-
梁平诗歌创作的现实主题:从大地到星空
在四十年诗歌创作历程中,梁平的创作手法和风格持续性发生变化,但在创作过程中对现实向度的关注从未发生变化。他说:“现实对于作家、诗人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符号,而应该是作家、诗人的高度自觉,应该把...[详细]
-
入职凤凰十年记:从报社记者到图书编辑
今年是我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第十个年头。光阴荏苒,回忆自己从事编辑工作的点滴,有收获,有遗憾,有成长,有不足。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编辑,起步较晚,也因为有了不同职业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从事出版行业的...[详细]
-
是道德的悬置,还是“中国式情感”——论邵丽小说的性别叙事
摘 要邵丽以无差别视角展开性别叙事。她笔下的男性和女性,无论出身如何、处境怎样,常常被剥去复杂的社会身份,回归到个体日常生活中,打破了传统的角色限定,揭示出家庭中的权力关系、性别角色的冲突与和...[详细]
-
丁东亚:不可抵达的“己知”
对任何一个写作者而言,书写的广度,无疑都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就诗歌的广度来说,它是包容万象的,万物皆存在于诗歌里。但追求“广度”的写作,时而也会令诗人产生自我质疑,因为对于超越于诗人写作经验的事物...[详细]
-
一个人的斯芬克斯之谜——赵大河小说创作的流变
《白雪公主》应该是世上最著名的童话?尽管现在看来,它所赞颂的德行和爱情已经像欧洲女性用铁紧身衣束出的40厘米小腰和中国旧社会女性的10厘米小脚一样,仅具标本意义。我只喜欢它的第一段,像电影开场:镜...[详细]
-
莫言新作《鳄鱼》:一部先锋性十足的表现主义戏剧
摘 要2023年发表的话剧剧本《鳄鱼》可谓莫言的艺术创新力作,是话剧舞台上中国式的表现主义戏剧,得益于斯特林堡和曹禺等中外文学大师;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多向度多层次塑造上取得重要成就;剧作主题的复调...[详细]
-
《当代·诗歌》:冥想超验反讽的解构术
《当代·诗歌》2024年3期中坚栏目孙文波的四首诗,令人窥见其诗歌的多维开放,有着后现代诗歌的浓郁敏思特质,在琐碎的生活细节里,他往往能洞幽烛微,举一反三,他诗歌开阔、冷峻、犀利、孤绝的气质,给人印象...[详细]
-
《截岔往事》:“河流终将汇入大海”
主持人语周佳莹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生在小说《截岔往事》中,河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截岔七村沿河而建,随河蜿蜒,河流孕育着截岔人的根系;而当枯水期至,抑或洪水泛滥,河流又给截岔人...[详细]
-
朱洪涛:河声入海遥
很久前,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人与岁月丛书”中排第一的是《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我对陆宗达很陌生,于是果断下载了。当时的我并不准备阅读,因为这种回忆旧人旧事的书并不少,我想当然以为这本书也是普通...[详细]
-
故事趣味与人性之谜
王霄夫《天堂客人》的问世,使得“血脉三部曲”终于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从《上海公子》到《六尺之孤》,再到《天堂客人》,“血脉三部曲”将故事背景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杭州为中心的地域范围,在波...[详细]
-
浓度、强度与语言的见证——金钰诗集《照见》刍议
《照见》当为金钰爱诗写诗近40年的选集、结集,殊为不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内心有这样一份坚守,如果没有超乎异常之爱,不可能让诗歌陪伴至久,也不可能捧出这样的厚重之作。金钰的写作大体属于气质性写作...[详细]
-
让教育成为教育,让学生成为学生
一长篇小说《心灯》是在我国当代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时代呼唤。它塑造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时代楷模,一个光辉的榜样,一个崇高的人民教师典型形象。它描写了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河南省邓州市禹...[详细]
-
形塑当代香港文化记忆——以《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的出版现象为例
《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是天地图书出版社在香港当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作家选编项目之一。该项目始于2013年,得到了香港艺术发展局260万港币的支持,旨在出版具代表性的香港当代作家作品。2017年9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