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名,于2016年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一般说,一项非遗代表性名录,比如一项手...[详细]
-
辽京《白露春分》:“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
“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是辽京在她的长篇新作《白露春分》里对死亡的比喻,唯美而有诗意的语句很难让人联想到死亡,正如辽京以极平和的文字讲述着我们最不愿谈起的话题:衰老和死亡。在文艺作品和新闻报...[详细]
-
《大辽河》:河流的精神重生与美学发现
长篇小说《大辽河》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写作此书,作家津子围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走辽河”,从西辽河的源头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到东辽河的源头,再到盘锦和营口的入海口。吃过...[详细]
-
《江南物语》:“江南是我永远的原乡”
张建安的理论文章大多浸润着一种传统文化人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弥漫着一种浓郁、诚挚的诗性情怀。最近出版的诗集《江南物语》是他几十年来诗歌实践的结晶,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诗集选录了作者创作...[详细]
-
《鹃漪》:去真实的生活中磋磨
杜梨的中篇小说《鹃漪》有着绮丽梦幻的超现实外观。主人公花末拥有构梦的天赋,每当入睡便会进入一座梦中的城市。其中风物奇崛殊胜,时空无穷无尽,给予她在逼仄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安全与自由。这一设定使...[详细]
-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也是漂泊的文学。流动,是因为天南海北的文人骚客东来西往,留下了不少笔墨。漂泊,是因为从前即使长住在澳门的人,也当自己是旅居。对于华人移民来说,澳门回归祖国之前,他们对故乡的...[详细]
-
关于《人间信》的两封信
一季进兄好!暑假你是最悠哉的,我却忙煞,孩子脱了学校,我最超脱也脱不了干系,时间掰开来也不够用。所以,你交代的差迟迟落不了地。或许,我也并不乐意落地这差使。你知晓,我不好谈论创作,至少目前为止。也许,有...[详细]
-
创伤与自愈——评杨怡芬《浪淘沙》
初见小说名《浪淘沙》,感觉不那么“杨怡芬”了,她此前的小说,大多如涓涓细流,即便是以“地狱航船”里斯本丸号为蓝本的战争题材小说,也冠以《海上繁花》这样的题名,是对舟山渔民美好人性的颂扬,重点落在了...[详细]
-
以“凝视”之姿写出“当代性”——略谈《青年文学》“新作家专号”
“新作家专号”有九篇小说作品,作者来自天南海北,题材、主旨、形式和时代精神状况也是多元的。他们年轻俊洁的心还没有被世故或世俗经验所“腌渍”,因此能够拨开成见,敏锐地看到并写出光鲜生活表层下所...[详细]
-
澳门文学创作的新尝试——读邓晓炯《迷城之咒》有感
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澳门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实缩影。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或多或少都跟澳门有直接关联。例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有“香山岙”一...[详细]
-
谢恩传《南苇》:对生命、故土的理解
1999年出生的谢恩传,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位高校校园诗人,《南苇》则是他在2022年总结自己2018年至2022年间的一部诗集,其中以“未竟的生命,有着疯狂的朦胧”“我的命册,远在故土”“慌忙的人世,谁愿嬗变不止...[详细]
-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众生相、凡尘梦、人间的凝视
《欢迎来到人间》是作家毕飞宇潜心15年精心打磨的长篇小说。在这众才辈出、佳作频出的时代,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字魔力,使得此书能够拔萃而出,绽放异彩?它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构成了怎样的...[详细]
-
《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触摸流动的时光
翻阅陈卫新的新书《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就像是懒坐在响堂村里某一户人家的躺椅上,互相聊着村头巷尾各家各户的故事,聊至尽兴处,便起身推开门窗,望一望满目自然生机。陈卫新以日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详细]
-
袁灿兴《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以文学笔法再现历史画面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说:“唐中叶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之支撑点,偏倚在北方(黄河流域)。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文化的支撑点,偏倚在南方(长江流域)。这一个大转变,以安史之乱为关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公元713年至7...[详细]
-
彭程《杯子上的笑脸》:记录,是为了防止遗忘
2010年,我刚刚踏入职场,我的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同事却快成为新娘了。彼时,她正潜心阅读的书籍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拿起来看到书名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由此,我知道了学者周国平在严谨理性的哲学外表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