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中国》的“文学性”
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的《大地中国》(文汇出版社),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历史地理通识读本。该书以饱含历史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由古至今的中国大地的精彩画卷。各朝各代、各族各地的人们与自然的交互...[详细]
-
《儿女风云录》:海上繁华梦续 儿女风云初记
《儿女风云录》开篇第一句:“上海地方,向来有一类人,叫做老法师,他是其中一个。”沉浸在小说的氛围中,一帧帧唯美的电影镜头在王安忆笔下复现,传奇就此拉开序幕。上海这座城市,配得上这样的声色和文字;这些...[详细]
-
《祁连山阙》:情真意切写祁连
怎样使一座山有温度、有情感?那必须是文学作品里的“山”,例如《匈奴歌》中的:“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怎样增加这座山情感方面的厚度?那必须是围绕这座山而写的厚重...[详细]
-
林培源:当人物大于故事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乡里听闻了一桩事:某天深夜,一个看地下赌场的保安,为了躲避警察抓赌,大冷天跳进野池塘逃过一劫。这位保安,我是认识的,我们曾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相互敬酒。我记得他剃得光溜溜的头,打着赤膊...[详细]
-
对南京文化根脉的追寻与守护
拙著《南京城市史》问世不久,就有读者提出,书中仅限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变迁,对社会人文诸方面未能充分阐述。就城市文化研究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15年前写《南京城市史》的初衷,是梳理城市生长脉络...[详细]
-
《保定古民居》:发现保定古民居的美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当这样充满古意的诗句在脑海中浮现时,一幅古朴而神秘的建筑图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保定古民居》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缓缓打开了保定古民居...[详细]
-
卢培钊:编辑的四个素质
图书行业要持续生存发展,编辑职业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业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首先是爱书。这些年,在招聘编辑面试环节,我一般会问两个问题:最近读了什么书?最近去过哪家书店?我试图通过他们...[详细]
-
温颖妍:等一场命运的台风
小说借蔡耀庭之口问出“你们作家是干吗的?”继而开篇发展。小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交代了“我”为蔡耀庭记录故事的缘由。第二部分,则以蔡耀庭的视角倒叙坚持去看台风的原因,及其成长史。第...[详细]
-
赵晨:烧灯续昼,以及观察者的技术
谁更不安,谁就更先用文字燃烧自己。点火燃烧的方式,燃烧时火焰的形状,燃烧后落下的灰烬,一同构筑了小说的写/读经验。《当代》杂志2024年5期“发现”栏目推出“新人四重奏”小辑,此四篇是为“发现”之“...[详细]
-
蓝紫:感受力与诗歌写作——以朱朱诗歌为例
桑塔格曾说过,“感受力是最难以谈论的东西之一”。在文学写作中,“感受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能力之一,文学作品中各种体裁的写作都需要感受力的参与。诸如每一个词语的选择,每一个句子的生成,皆源于感受力...[详细]
-
个人情感、历史书写与人类情怀:政治抒情诗的新维度
摘要:作为“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往往以集体的“大我”的身份表达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情感反应。程学源长诗《紫荆花开廿年红》一如既往地具有“大我”的代言人特色,但这首...[详细]
-
中华书局编辑与作者交往的秘笈
从古至今,人类知识与智力成果的传承与传播,都是依托出版这个媒介来完成的,这也是出版的初心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同孔子是早期中国的杰出编辑家和史学家,正是他开启了对先秦思想文化与文献的汇...[详细]
-
《别来春半》:带来属于时代的温柔力量
《别来春半》的书名,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清平乐·别来春半》。时光流转,怅然回首,发觉原来人间春日已过去多半。韶华易逝,光阴不再,在这样好的春光里,词人面对种种往事如烟,只能独自伤春缅怀。怀着初读...[详细]
-
把非遗传承写成小说
用“讲故事”定义小说最通俗。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有的鸿篇巨制,浓缩百年风云,爱恨情仇交织,历史文化厚重,令人唏嘘不已;有的短小精悍,截取生活断面,聚焦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特色,使人心潮澎湃;有的怀念...[详细]
-
古都文化,伏脉千里: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历史脉络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陈子昂,多次直言进谏不受采纳,“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之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