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探寻视觉文化的鲁迅意义
陈力君的新著《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从视觉文化领域和维度,展开对鲁迅影像历史的考察和价值的探索,力求深度性地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多重意义,可以说是鲁迅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拓展、新开掘和新成就。经...[详细]
-
《人间烟火》:不空走的人间叙述
若干年以来,散文写作,尤其是有“散文可以适当虚构”的话以来,诸多散文写手,疏于亲历,很是懒惫了。电脑的普及,交通的便利,互联网造就的资料的易得,使得作家们的写作日益加速。一天数千字,一万字,早已经不在话...[详细]
-
构建文化主体性的现实表达——评杨遥《美声唱法》
近些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提到“后工业时代”了,因为我们正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期。其实,客观辩证地看,无论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和知识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后工业时代,还是以全...[详细]
-
杨碧薇:诗可以群,美美与共
一立秋那天,北京的气温骤降了好几度,闷热的空气也似乎卸下重负,开始轻盈起来。我的思绪,却还沉浸在半个多月前的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里,那些情谊仍在我毛孔中撑着诗意的阳伞。于我而言,这次诗会虽然只有一周...[详细]
-
自然文学中的温润哀伤与朴素哲思
《客居深山》傅菲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起源于心灵在记忆中的漫游,着眼于细处的铺陈。”读傅菲的散文,常有身临作家所写之境的真实感。他的笔尖如溪水潺潺,对山野的热爱也深入骨髓。对自然...[详细]
-
历史与寓言——《一生彩排》叙事的由表及里
《一生彩排》讲述了四个年轻人赵春、钱夏、孙秋、李冬耗费一生时间,不懈追寻关于刘虹女的三桩悬案真相的故事。四个主人公的人生代表特殊时期后,第一代年青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小说采用了悬疑化的叙...[详细]
-
何平:写作者是写作者的身份证姓名
近年,“素人写作”被赋予打破固有文学圈层和发现新的审美可能的意义,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文学出版标签和板块。这些图书出版物,有些是不同平台的多人合集,主要以诗集为主,像B站的《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我...[详细]
-
《滑动门或拟真游戏》:现代性的面目与时间的镜像
张曙光的诗歌一直保持着思辨的创作特征,心灵内在的深刻思索和细致的思辨闪烁于诗篇的行行复行行之中。存在与虚无、记忆与经验、生命与死亡、空无与实存、现象与真实、沉默与语言、时间与空间的夹缠...[详细]
-
崔庆蕾:创伤、造梦与疗愈术——读兔草《大地之灯》
《大地之灯》是一部关于创伤者的疗愈之作,这似乎也是兔草小说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主题。兔草的许多小说关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尤其是那些遭受生活重压或受到意外事件冲击而内心受到伤害的失意者或者创伤...[详细]
-
《花灯调》:用心用情书写现实生活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认为:“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作家刘庆邦的目光从未远离熟悉的生活,故乡和矿场成为他写作的标志。他主张写小说既要认识自己,也得重视时代因素,能让读者阅读时达到“走神”状态。...[详细]
-
《万桥赋》:突出饱满的时代感
张者、宋潇凌合著的长篇小说《万桥赋》(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以贵州桥梁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几代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故事,反映出新时期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一部故事...[详细]
-
刘诗宇:当代文学中的经济问题
DNA承载的遗传记忆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但每个人的经验记忆往往只有数十年之短。因此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但对于个体来说,世界和人生永远有无数未知。文学研究也同样徘徊在这样的新旧之间。对于文学本...[详细]
-
《谎言后备厢》:无真相时代的世情书与备忘录
无真相时代的世情书与备忘录——评刘阳子《谎言后备厢》文|施展二〇〇三年北京,十八岁青年小刘在父亲相送下赴京求学。吃罢簋街火锅,父子一别十五年。少年在时代机缘下涉足互联网行业,随后进入广告传...[详细]
-
“蝴蝶”翩翩入书来
藏书票是贴在书的扉页或夹在书中表明藏书主人的标识,如用一句更简洁的话表述,藏书票是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识。藏书票通常采用木版、铜版、丝网版、石版等版画形式,创作各种美术图案,署上“某某藏书”“某...[详细]
-
刘醒龙的小说精神——以《听漏》为例
刘醒龙的小说精神,就在他决不重复自己,不断开阔新题材,不断创新,不断地与读者和自己较劲的小说创作方向。此次,我读完刘醒龙的长篇新作《听漏》不觉惊叹不已——这实在是一本奇书。于是,我激动地磨墨摊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