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人:“都市酷儿”“躺平”与城市文学
引 言孟繁华先生多年前曾诊断说中国的“城市文学没有青春”:“90年代以后,当代文学的青春形象逐渐隐退以致面目模糊。青春形象的隐退,是当下文学被关注程度不断跌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当下文学逐渐丧...[详细]
-
“极境的回声”——评刘康诗歌《巡夜人手记》
在想象与经验的极境,身为冒险家的刘康也是一位领航员和通灵者,他正带领读者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读者因初次遭遇新大陆感到惊异、困惑与惶恐,并在深思后决定重建阅读的信心。这如同热恋后的青...[详细]
-
张双:灵魂拾荒者
与鬼金初识,是在多年前一个深秋的笔会上,风清云湛的浪口小镇作家云集。远道而来的鬼金有着大多数中年大叔的平头发型和敦实身材,淳朴浓郁的东北口音和手中随处拍摄的专业相机,奠定了我对他的印象基底—...[详细]
-
《国王先讲》:春的哀愁,春的希冀
晚春,一个充满矛盾的时节。它承载着凋零的哀愁,同时也充盈着对夏的希冀。郑小驴将自己对现代人困境的观照寄寓在这种矛盾上——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爱而不得,故生“虐恋”。心灵在自虐中不断走向疯狂,但虐...[详细]
-
陈冲:没有沧桑很难被美丽所感动
作为陈冲的影迷,我对她的影视作品,不论是她参演的,还是导演的,可以做到如数家珍。而读完《猫鱼》这本书后,我要再加上一条:我是她的书迷。很多明星都出过书,但论写作质量,能超过这本书的屈指可数。陈冲的哥...[详细]
-
真正唤醒文学批评的活力和生命力
文学研究期刊是推动文学批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作家评论》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与当代文学批评休戚与共,推动或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事件的发生和发...[详细]
-
“消逝的风景”依然可以活在我们心中
最近,学者丁帆出版了新书《消逝的风景》,书写了南京那些消逝的风景。不同于一般描写南京风景的著作,这本随笔集有着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首先,本书注重对南京风景的描写。其所谓的“风景”是广义的风景...[详细]
-
创意写作:源自心灵原乡新的审美需求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写作学学科式微。原本属于中文专业至关重要的学科门类,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学科架构中消失了。大学的写作教研室大多被撤销,教写作的教师纷纷转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的考评...[详细]
-
中国反特小说的“人民政治”与“侦探类型”
一中国侦探小说史的“断裂说”与“消亡说”在中国通俗文学史或侦探小说史叙述中,常常将20世纪50—70年代指认为中国侦探小说的“断裂”与“消亡”阶段。确实,在20世纪50年代,从一系列侦探小说杂志的陆...[详细]
-
《登春台》:没有命运的人
《登春台》的开篇令人无法不想到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前者以物理学的解释方式尽可能简洁地讲述着宇宙里的时间秩序之不可测——“轻微眩晕或迷醉”,后者的开篇则以艰涩的气象术语来对当...[详细]
-
“东北文艺复兴”场域下的“非虚构东北文艺”及其新的可能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口号得到娱乐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东北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特殊事件或社会现象,借对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详细]
-
张楚《云落》:似云般的生命力
读《云落》期间,北京的天空有时一片湛蓝,只有几朵乳白色的云絮点缀其中,有时阴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原本堆积在天空中的云团或许马上就要化作雨滴,浸入绿草地里。而我似乎也能从这本书中嗅...[详细]
-
敬丹樱《周一的火车》:月亮般温润的光芒
在通往家门与远方的长长的铁轨上,没有哪一趟火车是空着的,人们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带着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喟叹,完成了一趟又一趟的人生旅程。诗人敬丹樱也不例外。她总是在周一的凌晨急匆匆地从家...[详细]
-
《重塑姐妹情谊》:探索百年女性写作的精神进路
学者张莉新近出版的《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构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重塑姐妹情谊》)突破既有研究思路,以重塑“姐妹情谊”为切入点,梳理百年中国女性文学谱系的生...[详细]
-
直面荒诞:锐利的“后青春”书写——《世间已无陈金芳》《不准眨眼》读札
● 摘 要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