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崎嵘《远方的山水》:讲述“东西协作”动人故事
陈崎嵘的报告文学《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全方位展现了浙江和四川广元东西协作实践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刻画了两地干部群众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他们所结...[详细]
-
《地坤》:用心讲好西部故事
绿水青山草芬芬,方是人间好风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作者邹瑾在其长篇小说新作《地坤》中,用40万字的笔墨,讲述了发生在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详细]
-
《敦煌》:书写敦煌的大唐气象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详细]
-
《八千年的凝视》:一文写尽汉字史
作家姜明刊发于《人民文学》 2024年第七期上的长篇历史散文作品《八千年的凝视》,讲述的是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有关汉字历史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文物特展,笔者认为,“像一滴水融入洪流”,...[详细]
-
《匠者》:“好人文化”与素朴的中国农民精神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建构好人文化的现实主义要“温暖”。赵海忠的新作长篇小说《匠者》,即是对此积极有益的实践。这是一部半个多世纪中国北方农村匠人的“文献史”,铁匠、皮匠、裱匠、画匠……没有圣...[详细]
-
《走马灯》:苏州河上的错误
《走马灯》是作家海飞的短篇新作,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解放前后的上海警察陈宝山充满悲情与宿命色彩的一生。故事以倒叙形式,有如走马灯一般徐徐转动、展开,在一万三千余字篇幅中呈现了大大小小近二十个...[详细]
-
《荒岛朋克》:完美世界难题
近几年,王威廉一直在思考数字化时代人类的灵魂安放与何去何从,不断将科幻元素纳入他的小说写作当中。其新作《荒岛朋克》讲述了机场保安赵栋设计出“时光隧道”,成为了一名未来穿越者。在未来,人类的平...[详细]
-
“用生命写诗” ——读陈年喜
读了使我敬重、令我惊叹的打工诗人郑小琼,又遇到另外两位打工诗人陈年喜和许立志,他们以另外的方式使我震撼。先说陈年喜。起初,听人们说他是“用生命写诗”,很有成绩,曾获首届桂冠工人诗人奖,还受邀到美...[详细]
-
刘晨宇:在人性与神性的辉映中守望
查干戈壁的午后,遍野枯黄,一老一少两位干警造访葛根大嫂简陋的、散发着羊膻味儿的屋子,倾听着她的故事。葛根大嫂喜欢且擅长讲故事,本雅明说“远行人必有故事”,大嫂则是时间意义上的“远行人”,从民族历...[详细]
-
李红霞:生命的另一种体验
我们的生活,不完全是想象和看到的模样,而是另有一个地方,一扇门正打开着。在那样的一扇门里自由地做梦,这是周立文在文学情感上的一个期待。一个人有苦痛,又有梦想,他多半会成事。周立文的痛有时是一种无...[详细]
-
《福利》:归来的“边缘人”
面粉、调味品、花生油和大米,这些在厨房中稀松平常的物品,在魏思孝的中篇新作《福利》中,却是贫困村庄辛留村的村民一年才能领一次的宝贵物资。《福利》以辛留村过年发福利这一年一度的大事为基点,以福...[详细]
-
《白沙门》:闯海人的“门”
白沙门古已有之,据正德《琼台志》记载,“神应港,旧名白沙津,在县北十里宜洲都,聚舶之地。初,港不通大舟,多风涛之虞。宋熙宁中,琼帅王光祖曾开,未就。淳祐戊申,忽飓风作,自冲成港,人以为神应,故名。”自宋以来,白...[详细]
-
《性价比》:在婚姻的天平上
爱情、婚姻、自由是中国百年新文学中的重要命题,它们之间的纠葛与冲突,折射着时代的婚恋观,也改造和影响着我们对两性关系的理解。不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从不同角度切入婚恋这一社会人生的复杂话题,似...[详细]
-
在巴黎吃一碗东北面条——《巴黎朋友》
《巴黎朋友》是两对母子的故事。第一对母子是主人公李默及母亲李璐,第二对是北京男孩小果及母亲韩凤芝。但直到读完,读者才能准确领悟李璐的真实身份。小说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述:李默托韩凤芝的关系...[详细]
-
朱应召:一个编剧眼中的《当代》
我是一名从业余作者刚入行的新手编剧,长期以来,通过阅读《当代》杂志上刊登的作品,了解和学习到不少写作手法,尤其是看到2024年第4期《当代》刊登了著名编剧老晃以及徐小斌的两篇作品,让我非常喜欢。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