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非《登春台》:漫长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相
继“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月落荒寺》之后,作家格非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登春台》。小说串联起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等人物,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长达...[详细]
-
《化成一朵雪花的人》:市井深处的人性幽微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透过镜面,我们也能真切地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人。在作家朱华胜的小说集《化成一朵雪花的人》中,作者勾勒出多元的人物活动舞台,乡村的质朴田园、...[详细]
-
《同舟》:以知识视角展现乡村新貌
忽培元的长篇小说《同舟》(作家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7月推荐书目),是一部深入乡土生活肌理的作品,洋溢着澎湃的诗性激情;也是一部深具现实主义力量的作品,主...[详细]
-
《她·们》: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文学的光亮
张映姝的诗集《她·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以组诗的形式完成一次对女性群像的书写和描摹。作品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娓娓道来的讲述、温情的描写、留白的叙事,极尽事理又满怀深...[详细]
-
《大江本纪》:“对山河的爱就是对生命的爱”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萌芽、壮大以及饱经风雨的曲折历程,是一卷厚重雄壮、宏大激荡的不朽史诗。“长江巨著,很难读懂。”郭保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江本纪》是一部全景式书写长...[详细]
-
文学研究要坚持“史识”与“文心”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自诞生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其间研究方法历经诸多演变。对于有志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青年学子而言,怎样有效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与当下中国、当下中国文学及其研究进行对话,无疑深具挑战性...[详细]
-
麦家《人间信》:文明的差异和家族秘史
2019年,麦家从谍战题材突围之后,创作了长篇小说《人生海海》。2023年,他在《花城》开设了专栏“弹棉花”,先后发表了《老宅》《鹤山书院》《在病房》《双黄蛋之二》《金菊的故事》《环环相扣》六篇小说...[详细]
-
在新时代重新讲述西部——当代西部散文“再出发”的方向与意义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文的国度。中国古代散文在数千年间一直是文学大宗,成为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进入现当代文学阶段,虽然散文文体的地位有所变化,但这样的功能不同程度依然存在。特别值得注意...[详细]
-
林翠云:丝路嗅景——以沈苇《西域记》为中心
摘 要在散文集《西域记》中,沈苇试图从最为寻常普通的日常物质生活与地域风物处落笔,以“小”口径去看“大”历史,着重关注浩瀚西域历史与新疆史料中那些“光晕”不足的舶来之物。在这其中,随着丝绸之...[详细]
-
文学:仰望月亮的呼唤
继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之后,杨晓升的第四部小说集《龙头香》,2024年摆在我的书案上。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出版后的一次讲座上,有读者提问:当年,您已是正局级单位的处级...[详细]
-
贾梦玮散文——历史沉思和人世间凝视
作为编辑家,贾梦玮主编的《钟山》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发生器”,自有其高标的显示度;而散文家贾梦玮却一如他的为人一样,低调,不事张扬。贾梦玮自己的人生行旅也是一篇颇有意味的励志散文。...[详细]
-
承载生活细节与温情脉络的时光诗笺
“老舍文学院·文学会客厅”优秀作品分享研讨会,以专家研讨,学员分享的形式,给青年作家持续输送营养、给予激励,让作家与作品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文学会客厅第6期由白烨、韩小蕙、梁鸿鹰、徐则臣、杨...[详细]
-
文明是多元的,历史书写亦如此
凡天才原创之作都内涵丰富,为后世灵感之源泉,思想之根基;凡经岁月洗礼存留至今之作均反映时代,又穿越时代,把探寻现实的触角伸展到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激励思想的无限再生。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文化的象征,尽管...[详细]
-
扬之水《问学记》:在文字间感悟“问学”真章
扬之水的《问学记》中那些文人文心文事,看似是简单的文字述说,读来确能使人心有所悟。“有事,弟子服其劳”,这句话无论何时读来都会让我的心为之一颤。扬之水是这句话之精神的践行者,她曾在日记中这样记...[详细]
-
《路遇见路》:在路上,拾起普通人的日常
裘山山兼具“军人”“作家”“女性”三重身份,这使得她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从进藏女兵到农村妇女,从军旅题材到日常书写,她始终以温和的笔触、饱含人性光辉的视角,温情脉脉地书写着她眼中的世界。对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