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山道弯弯》:在诗意中定格,在磨难中铄石流金

发布时间:2024-12-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自1981年第一期《芙蓉》杂志发表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分别转载,接着获得“全国1981—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情感走向为线索,挖掘复杂的人性,传递美好的生活追求,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喜爱。故事在金竹的丈夫大猛于矿难中牺牲之后,徐徐拉开帷幕。金竹带着幼女面临着严峻且现实的生活挑战,她却把招工的指标让给了小叔子二猛。在生活的拉锯中,这对叔嫂历经生活与情感的磨难,最后终于相守,回归平静祥和的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崇尚纯真情感、不慕虚荣的时代,矿工家属金竹与二猛在命运的巧合与生活的善意之间萌发的情感以及他们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境界赢得了社会的关照与尊重。同时,作品引发了影视界的关注。1982年,《山道弯弯》搬上了银幕和荧屏。从小说发表到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山道弯弯”的热潮,给当时的中国文学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典藏版《山道弯弯》重温了作品衍生而出的诗性与温暖,并以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深度阐释。该书整理收集了谭谈的小说原版、电影文学剧本,附录了改编的湖南花鼓戏剧本《碧螺情》等。

小说从金竹出现在那条古老的、弯弯的石板路上开始,在天幕下投下她小小的孤独的身影。作者在描摹金竹带着女儿在山道上等待丈夫大猛归来的一幕可谓精细入微,将人物的忐忑心理、缱绻悱恻的情思、等待的煎熬糅合一体,书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在抒写这种甜蜜、幸福又难挨的等待氛围中,字里行间又弥漫着轻快的诗意。大猛在一场矿难事故中不复归来,金竹满心欢喜的等待变成了一场人生无常的重大打击。可再难,也得接受现实,生活还得继续。小说的转折点在金竹放弃了家属接班、成为正式工人的照顾待遇。金竹带着年幼的女儿,却把招工照顾的指标给了二猛。众说纷纭的猜度最后在金竹一句“矿上的事,更需要男的,二猛去比我合适”中一锤定音。金竹纯真质朴的心灵照亮了二猛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以震撼。金竹的决定反映了一个平民女子顶天立地的高贵品质。

二猛端上了公家的“饭碗”,凤月马上恢复了与他的交往,并要二猛要求组织给个开机车的轻松工种。可二猛却要继承哥哥的遗志,下井去做一名普通的矿工。凤月虽然有些失望,却也只得按下那颗不情愿的心。其实,自大猛走后,二猛在生活中担起了照顾金竹母女的责任,每次下矿回来,都要先去金竹的地里忙活之后才回家。小说铺垫到这里,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与心理纠葛在作者的笔下有了峰回路转的妙意。叔嫂两人朦胧的情愫在那条“山道弯弯”的来去之间,有了新的进展。这种情感的冲动让金竹矛盾而痛苦,她难以跨越传统道德的禁锢,既婉拒了二猛的表白,又拒绝二叔给自己说媒,而是极力撮合二猛与凤月的婚事。在情感不断拉扯的过程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捕捉到小说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磨合,递进了小说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可见,小说情节的设置在“阵眼”中此起彼伏,释放出饱满的情感张力,这种线性安排融合情感叙事,凸显出小说紧凑的结构性与合理的逻辑思维,让人深切体会到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

小说以金竹与二猛悄然萌发的情感引人共情的同时,又在凤月的代销店失火,二猛救火受伤、面临可能截肢残废之时,展开了第三波高潮。此刻,摆在三人之间的选择,又是一场人心与现实的较量。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擅于以心理描摹呈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同时准确地把控人物各异的精神诉求与命运走向。而凤月对二猛的婚姻背叛与遗弃在小说前段就有了充分的铺垫。于是,正是凤月的舍弃给了金竹无比的勇气,她知道此时的二猛再也经不起伤害和折腾,终于,她挣脱了道德的困囿。由此,金竹的选择有了人性的光环,她的纯真与善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叹。同时,贯穿在小说肌理中的那个田螺姑娘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充盈着灵性的浪漫,彰显着诗性之力。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终使得金竹和二猛从沉默到爆发的情感递进有了归属,唤起人性的复苏,实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

众所周知,小说的“眼”与“魂”是相辅相成的,读者所看到的故事细节在内里生发中引人入胜,让人情不自禁地与主人公同悲同喜。小说的选材看似日常而普通,而要在这个普通的故事中寻到一种让人心动的高格与品质,是很有难度的。而谭谈在叙事中做到了“以点带面”,以典型个体的塑造展现勤劳质朴的群体大众的日常生活,在卑微见崇高。

时至今日,四十多年过去,小说的人物精神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仍然驻守在人们心中,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真诚的本色,在诗意中定格,在磨难中铄石流金,生响岁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