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种文学胸襟的“地方性”
今天我们谈论“地方性”时,总会伴有一种普遍性、世界性的焦虑,似乎不能指向普遍性的地方性就是一种局限性。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创作层面,现在估计没有一个作家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个写某个地方的地方作...[详细]
-
“地方性”:文学书写的远征与重生
“地方性”是一个看似坚实却又缥缈的话题,要讲清楚它也许需要漫长的铺垫和分析。正当我思考该如何将观点放入简短的篇幅时,穿着汉服的小姑娘从我眼前跑了过去,不远处的小贩兜售着黎族的银首饰,看起来,...[详细]
-
在旧时光里照见自己的影子
时光由许多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都收藏着许多故事。当这些故事经由岁月沉淀,它沧桑的样子更像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我们怀恋旧时光,是因为旧时光里有柔软的童年,有清新的校园,有斑驳的老屋,更有温暖绵长...[详细]
-
用心用情讲好美丽中国的草原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生态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草原作为“地球之肺”...[详细]
-
有无现实感,对乡土题材创作尤为重要
小说家的创作,很容易与童年的经验发生关联。在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作家大多来自农村,其童年、少年阶段大多在乡村生活,所以他们的创作重心自然摆脱不了乡土。乡土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经过作...[详细]
-
文学经典如何书写日常与世故
阅读简·奥斯汀,我总是会忘记掉身为写作者的“取经”之心,不自觉就回归到纯粹读者的身份。同样是作为经典,她的作品永远没有野心之作的自觉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在写什么与如何写这两个维度上的“起范...[详细]
-
散文集《月白如纸》:与山水人间共情
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如果囚徒是人类既定的命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可能去拓展自己的眼界,祛除肉身强加于我们的局限,护卫心灵的起舞。张鸿在这方...[详细]
-
“厚重”散文的品相与质地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场合中,“厚重”一词频频出现,乃至成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那么,向来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质呢?鲁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随笔是“想...[详细]
-
《师门问学二十年》:传统文脉的现代传承与光大
学者孙郁在评述吕振的散文集《师门问学二十年》时写道:“学人们因为以知识与思想为业,承载着跨时空的精神遗产,且是这遗产的阐释者和继承者,会与各类思想相遇。……从他几代学生的文字里可以感到,现代...[详细]
-
“计算”与“算计”
如何在唐代的技术条件下将岭南的荔枝以保鲜的状态运抵长安?这既是小说《长安的荔枝》中“荔枝使”李善德所遭遇到的核心难题,同时也构成了作者马伯庸整部小说的主要灵感来源和叙事动力。不只是《...[详细]
-
诗性:时间简史与心灵年表
故乡是人类生命与精神的摇篮,人类语言系统中最沉重的词汇之一。对于具体的作家而言,往往百感交集又铭心刻骨。杨献平少年离乡,从军西行,原本以为隔断了故乡的南太行的脐带,若干年后,岁月之光于某个无...[详细]
-
心柔散文集《回忆,是一场宿醉》:花开花落,思念成殇
《回忆,是一场宿醉》是青年作家心柔的第四部散文集,这部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以怀旧的文字记述自幼与亲人尤其是与祖父母相处的点滴,感怀成长中的悲欢离合;在祖父母离世后,作者又一度沉浸在了无尽的哀伤中无...[详细]
-
《年华》,就是《年华》
有读者说,《年华》是当代《平凡的世界》又或是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看法不同,我觉得《年华》,她就是《年华》,是每个人必经人生年轮中的青涩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提到《年华》这本书,引发...[详细]
-
畀愚《云头艳》:对深渊的凝视
畀愚的新长篇《云头艳》是一部写死亡的小说。它的空间从乡村到城市,从中国到澳大利亚,时间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跨度为三十多年,其间总是有人不断地死去。按时间来算,死得最早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名...[详细]
-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2023年第4期《十月·长篇小说》刊登了四川作家邹瑾的长篇小说《地坤》,小说以田野调查式的细微洞察,从高校青年学者程子寒下派风城县挂职徐徐展开,数十位形形色色的政、商、农、工人物悉数登场,展现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