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问题意识进行辩证的批评
叙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的核心要素。文学的漫长历史赋予“叙事自觉”相当的重量,没有文学叙事能完全脱离特定的“价值”或“意义”关切;文学的时代机遇又敦促“叙事自觉”思考新变与突破,文学叙事总要...[详细]
-
用敏感、诚实和勇气写出《最小的海》
《最小的海》有八个故事,带着雪山空气稀薄的白,海湖动荡后复归平静的蓝,河岸倒影里绽开一瞬焰火的水的幽黑,一同构成光在水的各种形态中折射率不同的冷色。叶昕昀的写作是冷的,水系的。我们每日喝进口...[详细]
-
他如何让“不响”响起来
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处女作《繁花》经历了10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漫长等待,终于在2023年末“千呼万唤始出来”。播映不久就引起了始料未及的轰动效应,街头巷尾热议纷纷,成为跨年度的现象级电视剧。 ...[详细]
-
忽兰诗集《西北记》:在彼时此地“言出肺腑”
1. “我说,我是。我说,这是。我说,此在。我说,你是。我说,就这样。”忽兰的自我确认及言说提示是切实而“本我”的——不论是“我”还是我说出的“你”,都立足于“此在”并不断被以“这是”的方式肯定...[详细]
-
《波密人的历史时间》:创世纪的微茫与实在
李嘉茵很会给小说起名,读过她的几篇小说,都是先被小说名吸引,比如《明月白雪照着大地》《当他谈起冰的沉默》《夜晚边缘的猎人》《等待莎莉嘉的夜晚》……《波密人的历史时间》也一样,看到这个名字,不...[详细]
-
谭楷的事业与创作——谭楷先生印象记
进入80岁依然精神矍铄,创作精力旺盛的作家,应当是很少的。四川的谭楷先生,是其中十分引人关注的对象人物之一。一谭楷先生曾经是个诗思敏锐的青年诗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诗思喷薄的时候,在四川也...[详细]
-
大凉山的诗歌和声
20世纪80年代,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以其独特生活意境的诗歌,为那个时代吹来了一股清新的诗风,即刻引起了诗歌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喜爱。自此,吉狄马加便以激情洋溢的连篇佳作,不断带给人们以...[详细]
-
《花事》如风来又走
月初就拿到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这一小开本的《花事》,月底才舍得打开。狭长小巧的口袋本,精美可爱。 素净雅致的马蹄莲封面,烫金的法文透着一种细腻与品格。 一向爱花,被南京城的文艺青年誉为“仙...[详细]
-
创伤及其所创造的——评张翎《归海》
大概是在2004年,那时候正是村上春树在全世界最走红的时刻,我读到了《海边的卡夫卡》的中译本,我一方面为村上娴熟的叙事能力和精湛的故事编织而惊叹,另一方面却总有点疙疙瘩瘩的感觉。这个感觉来自小...[详细]
-
传统异质与叙事突围——评雷默《水手》
没有一部小说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对一部长篇小说来说尤其值得探究。2023年,雷默在《当代》第六期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水手》。关于创作源动力,雷默将之归结于过去两三年里两次眼疾手术和一次爆发性心...[详细]
-
唐诗人:动物园、动物与城市文学
一每次去逛动物园,看到被圈养起来的各种“野生动物”,都会想起“裸猿三部曲”作者莫利斯在《人类动物园》里的观点,总是觉得看动物园里的动物其实是看我们人类自身。莫利斯认为现代都市是“囚禁人类的...[详细]
-
潜入寂静之海——读杨知寒的《慢回身》兼及其他
大约是五年多前,在张楚《中年妇女恋爱史》的研讨会上,一位作家阐明小说社会性意义的同时,指出小说女主人公茉莉“没有精神生活”。这一批评虽然并不高深,但却具有典型性,它潜在地定义了什么是精神生活,什...[详细]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危机与生机
十几年前,我就曾对当代的短篇小说写作的危机与生机进行过思考。我们十分清楚,在喧嚣、功利化、物质化的时代,写作短篇小说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业。因为,就它可能给写作者带来的收入而言,它根本无法作为...[详细]
-
邵丽《是真佛只说家常》:悠悠世事见真淳
“空气清新而冷冽,也许是久等生幻,仿佛回到孩童,是除夕的早晨,那种欢喜如同新生。”这是邵丽笔下法兰克福的空气。读至此处,一种干净而清朗的喜悦不禁从胸腔升起。很难想象,一个连空气都能具象于笔端的作...[详细]
-
文学会议对文学发展与文学体制建构的影响
作为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中国当代文学会议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形态庞杂,要对它作出实质性的学术探讨其实并非易事。如何搭建一套兼具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证、思想与史料的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框架,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