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鲜亮的环节”看到全面的生活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细节是最小单元,但它的意义非同小可,甚至是决定一部作品成败的重要元素。如作家陈忠实所言:“细节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对于人物刻画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详细]
-
《地上的云朵》:体验、学识与思想的交融
刘江滨是个强劲的书写者。大地物事、人间情怀和书香意象,只要稍一触摸、捕捉、领略,便可化为笔下文字,洋洋洒洒地铺排下去,让人目不暇接。细心爬梳,他大体上是从生命体验、世象观察和阅读所得上要文章,...[详细]
-
抒写黄土地的真情与豪放
黄土地具有怎样的精神格调?当然见仁见智。作家黄风的系列乡土散文给出了最新的最令人振奋的回答。近几年,本来以撰写纪实文学著称的黄风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又开始专注于散文创作。他抒写的一篇篇乡...[详细]
-
盛慧《粤菜记》:岭南的幸福滋味
作家大多热爱美食,盛慧也不例外。盛慧创作的《粤菜记》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既有对岭南美食与百越民间文化的挖掘,也为家喻户晓的岭南味道进行了新的文学叙事表达。在逾300道美食中,既展现粤菜师傅在制...[详细]
-
余华《世事如烟》:梦魇般战栗于这荒诞的生死之间
“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作家余华这样写道。纵使往事反复被...[详细]
-
吴佳燕:把连手作为方法
人作为一种有情感的社会性动物,是需要交流交心、渴望友情和知音的,就像鲁迅先生当年书赠瞿秋白的那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古往今来亦有不少形容人际知遇情谊的词语,如“高山...[详细]
-
历史眼光 • 时代之问 • 现代隐喻——论罗伟章的小说创作
感悟现实,书写时代,是小说家的基本使命,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主流和根深蒂固的传统。罗伟章作为一位中国当代文坛长期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罗伟章的小说除了具备一般现实主义...[详细]
-
张一川:地方书写的“主体性”
尽管“地方”作为概念本身是模糊而多义的,但其内涵基调呈现出了较强的一致性:“地方”意味着某种多样性,内含反抗统一的力量。段义孚将地方视为一个“感知价值中心”,是一种“价值的凝结物”,强调了地方...[详细]
-
一曲荡气回肠的戍边英雄赞歌
高巧林是一位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的作家。他具有两种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特点,一是他起步于相对传统的严肃的纯文学道路,二是他能够厚积薄发,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懈地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前者保证了他的作品...[详细]
-
《水车简史》:想象的乡村文化共同体
范剑鸣《水车简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2年)聚焦于赣南乡村的振兴发展,是一部兼具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现实主义力作。在小说《水车简史》中,范剑鸣以驻村四年的村子为原型,以新时代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故事为...[详细]
-
《芳邻》:鸡飞与狗跳与日常生活美学
大约十几年前,那时还年轻气盛、梳着中分头型、身材高挑的前律师张者,携着长篇小说《桃李》带给他的青年作家的潇洒气度,也带着对一种更优雅的郊野生活的向往,住进了京郊的一座园子,过上了他的“园丁加隐...[详细]
-
谢有顺:文学写作中的南与北
关于“新南方写作”的命名与讨论有两三年了。在几次与此主题相关的会议上,都有人对这一命名提出质疑,认为它的指向与边界并不清晰。它不是江南,是南方以南;它不是岭南,还包括了珠江流域的其他地方;它甚至...[详细]
-
基层写作的破圈之“道”
近期,一批来自基层的写作者出版了文学作品,如家政女工范雨素的小说《久别重逢》、外卖员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快递员胡安焉的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等,这些作品不仅题材广泛、具有较高...[详细]
-
《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像蝴蝶那样追赶记忆
诗人臧棣曾说过:“我就想在一条别人认为不可能的道路上,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就看看能不能走通。”实际上,他一走四十多年,不仅走得通,还蹚出条前所未有的新路。新诗集《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收录臧棣...[详细]
-
《四十有惑:人文教育回想录》:站在落脚点回望起点
《四十有惑:人文教育回想录》是子张带着真心的写作,从细节上呈现了人文教育的基本面貌。子张的人生经历很丰富,从1981年参加工作到2021年退休,他投身人文教育一线整整四十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