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色草原》:宏阔雄壮的生命图卷
一《血色草原》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东北文学力作。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百年史中展露出的人类旧时的生存场景、生存方式、生存法则超乎人们见闻,令人耳目一新,又可从中寻觅到世间万物繁衍发展的普遍原...[详细]
-
李宏伟的科幻与现实
李宏伟肯定是当代最富有创新性的小说家,强悍的哲学思辨力、充裕的想象力、广阔的学术视野,使得他的小说文本呈现出坚硬的质地,其间布满硌人的硬块。他似乎拒绝流畅,着迷于频繁的跳跃和切换。他习惯于对现实与科幻...[详细]
-
也谈武小说
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后来读到《白石老人自述》,也喜欢。看别人的画,写自己的小说,就这么活到了中年。到了中年的晚期,老之将至,却渐渐多了困惑。齐白石把这个年龄段,称之为衰年。他衰年却没有衰朽,反而有了一番...[详细]
-
《如看草花:读汪曾祺》:草花年年在
1980年,汪曾祺发表《受戒》的时候,毕亮还没有出生。2020年,汪曾祺诞辰百年的时候,35岁的毕亮先生已将他十年撰写的读汪文章整理成书,准备出版了。这世道,变得实在快。汪曾祺1997年去世后,他的各...[详细]
-
《换红》中的不可靠叙事艺术
“久贤站着站着,感觉自己的身体就站成了父亲的身体,或者说,他们父子的身体在来回切换。他一时恍惚,时空瞬间也错乱起来,似乎他此行不是来追赶出走的女人,而是来接狼狈的父亲回家。久贤站在路口,等着父亲,只要...[详细]
-
张庆国《犀鸟启示录》:一首“人鸟共生”的协奏曲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云南作家张庆国的长篇报告文学《犀鸟启示录》所记录的云南省盈江县石梯村以及大谷地村、百花岭村等村民因“鸟”的出现而逐渐摆脱贫困的故事就是这“创造人...[详细]
-
若有所悟:谈唐诗人
他姓唐,原名就叫诗人。唐诗人。“诗”字是家族辈分,同族其他兄弟的名字,好像也都叫诗什么诗什么的,他告诉过我,但我并不觉得特别,唯有唐诗人令人难忘。仿佛是生命中的一个暗示,此生一定要和文学发生点什么。他...[详细]
-
管新生:当上海工人成为小说主角
管新生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家,不是所有的小说家都能把长中短篇小说写好的,它们不仅仅是字数的长短,而是有着不同的制式的,其实很难掌握,但管新生却做到了——作为读者,如果通读完刚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详细]
-
《我的民谣》:一幅诗意的风俗画卷
拜读周所同老师的诗集《我的民谣——小曲一唱解心宽》,有一种既是回归,又是全新开掘的感受。说是回归,因为歌谣或民谣,从根本上说,是诗的先祖和源头,带有创作和阅读的大众性和通俗性,许多老诗人的诗歌,都明显...[详细]
-
李鸣生《震中在人心》: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13周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鸣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当他看到灾难把故乡摧残得千疮百孔,把数万个生命撕得粉碎;尤其当他走遍灾区倒塌的学校,看到无数血迹斑斑的书包和课本,听到无...[详细]
-
作家笔下的“闽宁经验”
作家何建明这些年来的每一部报告文学作品,都有着沉甸甸的思想艺术分量,都能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题材表现中,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诗在远方》更是自觉抓...[详细]
-
冯骥才《艺术家们》读札:为时代存影 为艺术立心
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向我们提出了小说和时代、艺术家与时代、文化和时代的关系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解答,的确,从艺术群体与时代进步的关系上来读解《艺术家们》,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的第一把钥匙。2020...[详细]
-
毕光明:以审美的方式释放人生经验
在大学中文系里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资深教授,忽然产生创作兴趣,以高水平的小说和散文惊艳文坛,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可喜的文学现象。在这样的教授作家里,武汉大学的於可训和苏州大学的王尧,当最值得称道。...[详细]
-
朱彤:弋舟小说的辩证法
弋舟小说有一层薄雾般的迷人气质。近作《庚子故事集》品相的精致,行文的气韵与腔调,再次印证了他的美学野心。但其小说阐释的难度并不全在于此,更多在于叙事的多种双重性症候——新经验与旧经验、明与暗、轻逸与沉...[详细]
-
樊健军:在城乡世界凝视“低处的温暖”
樊健军的小说创作有着底层叙事的自觉和建构城乡的“野心”。他最初从故乡“水门”出发,在“水门世相”里打造了最初的乡土世界;然后,跋山涉水,一路走来,从身边的城镇到远方的都市,讲述了一群薄命红颜在“空房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