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管新生:当上海工人成为小说主角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解放日报 | 简平 2021年0 点击数:
管新生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家,不是所有的小说家都能把长中短篇小说写好的,它们不仅仅是字数的长短,而是有着不同的制式的,其实很难掌握,但管新生却做到了——作为读者,如果通读完刚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管新生小说自选集》(以下简称为“自选集”),非但可以在恣肆纷呈的故事里得到阅读的满足感,还可以发现因中短篇小说的不同魅力所带来的阅读选择的自由感。

零散地读一位小说家的作品与集中地读原本分散四处的作品,那感觉真是不一样的。由于管新生小说题材和写作手法的多样,对中短篇小说制式的把控,使得我们在这一趟阅读旅程中,对一位作家及他的写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小说艺术有了更贴切的理解。管新生的小说创作已经持续了50多年,通过自选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对小说艺术的孜孜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对于一位作家自身的人生塑造。

自选集按题材大致作了分类,卷一名为“鸟之浅吟”,主要描写上海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展现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谋求生存,是一幅幅生动的上海风俗画。管新生的本事在于他不是像其他小说家那样,将上海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或者背景,而是如同他自己所说,是将上海当作小说主角的,这就使那些故事获得了可以洞见的灵魂。在短篇小说《咦,黑马》里,阿山从一个在熔炉车间干大活的工人成为给厂里青工文化补课的教师,有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坚持原则,认真施教,连续五年被评为局级“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可是,这匹“黑马”却在教师资格证申领、职称评审、增加工资等诸多关口遭遇卡壳。他很“懂经”地开始与各种握有权力的人“握手”,人性也就这样开始了异化。事实上,一个人的异化绝不是个体的、局部的,往小里说,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大里说,社会和时代的嬗变才是最根本的缘由和驱动。管新生在这部短篇里还设置了一条辅线,将阿山拽向童年,那时的他心里干净得像一面没有蒙灰的镜子,但是处于困顿生活中的父母却让他长大后要做个有本事的人。也就是说,其实,阿山的异化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当他终于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成为一匹“黑马”,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结果,在他“懂经”得道之时,连爱慕他的女人都点破了,而且还是笼而统之的“男人都不是东西”。此时,我们看到的阿山就不是一个个体了。

自选集卷二名为“影子深处”,笔触伸向了风云变幻的老上海深处,读起来非常爽快,谍战、武侠、悬疑、盗墓、探案……应有尽有。管新生向来不用“小说”这个词语,他坚持使用的是“说部”,看得出他对传统文学的自觉承继。确实,从《谍战·1949》《喋血巡捕》《羊皮天书》《证券大楼的拳击手》等作品中,可以看到管新生从古典小说里汲取的养分。这些作品最初发表时多为报纸的连载小说,故而管新生采话本小说和文言小说两脉路数之长,使作品既呈现话本小说注重的故事完整、意向明朗、情节铺陈连贯,又彰显文言小说倡导的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富有传奇色彩。中篇小说《“风”中杀手》讲述了抗战时期一位锄奸革命志士的惊险故事,写作上平铺直叙,如同说书,情节紧张,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采用章回体小说“卖关子”“吊胃口”手法,在关键处戛然而止;但是,整个故事又充满了笔记小说的传奇性,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细腻,常常将关节点的细微动作、表情,在不动声色中予以反复和放大,文字非常讲究,短促、沉稳、有力,有节奏感,有潜台词,结尾处甚至诗意盎然。这部小说里谍影重重,但是,拨开一团团迷雾,我们终能看到信仰的力量光芒万丈。

自选集卷三名为“弹指瞬间”,继续回到现实生活之中,书写平常而又充实的普通人的生活。中篇小说《上海没有寓言》,是最早触及下岗工人题材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很能体现管新生独特的小说艺术,他十分重视“贴合”性——结构上,每个章节的构成就是现实中下岗工人从惶恐、失落到无奈、哀怨再到振作、突破的一整个过程,小说结构与人生流变的贴合,使作品获得了坚实的生活逻辑和哲学逻辑;文字上,不炫技不玩花哨,采用线描的方式,丝丝缕缕都由人物性格本身来织就,就连章节标题都还原生活状态,如同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琐琐碎碎,比如“大路、尤胖、晚报和馄饨”,比如“照片,还是照片,今晚鸿门宴”。正是这样的贴合,使小说里的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格外逼真,这种逼真导向难能可贵的真诚。这样的题材要是没有真诚,那就是失败,承担不起读者的信任和期冀、共情和共鸣。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下岗女工梦冰冰决定不去一家公司上班了,自己出摊做煎饼生意,因为她不愿公司老板为了她而辞退另一个下岗女工。她说:“我已想好了,不求人,也不去托人,我要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自己给自己干活,闯闯自己的路。”写得朴实而真切,贴合人物自身的属性和性格,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好高骛远,没有一点做作感,而读者读到此会怦然心动。管新生小说艺术的“贴合”性,还表现在他的小说与读者阅读的“贴合”,他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有一种可以触摸的沉浸式体验感,读起来仿佛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动感的,一帧帧地连起来就是一幕电影,这就是他的小说为什么会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荧屏的原因。

若论对工人题材的把握,管新生是名列前茅的,他对工人的真情,对工人的熟悉,对工人的理解,超越众多的写作者。因为他是真正深入扎根于他们之中的,他一直在工厂工作,且是第一线的炉前工,即使后来脱产写作,他也每年都回厂“报到”。工厂是他的创作基地,工人兄弟姐妹的故事是他的创作灵感,而工人阶级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则是他的创作源泉,尤其是近数十年来的变化他都捕捉到了。我们通过管新生的小说,可以看到一部形象的中国产业工人史,而中国文学如果缺少这个部分,那肯定是不完整的。管新生曾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工人小说家”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