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看完《西部世界》与《失控玩家》之后,我不禁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虚拟的情感体验给人带来的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NPC也有人权吗?在《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第一集中,Dolores的父亲曾是一名研究莎士比亚的...[详细]
-
小说“热”背后的思考
近十来年,科幻小说开始热起来,不但各种媒体跟踪报道,高校里从事研究的人也多了起来,在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也出现了科幻小说研究的专业人士和团队,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科幻小说”关键词,就可以查...[详细]
-
陈楸帆: 的未来是诗
科幻小说初期以奇幻旅程和乌托邦故事的形式出现,如果忽略列子的“偃师造人”或古希腊青铜巨人泰勒斯的传说,那么它迄今已经存在了超过两个世纪。从被视为严肃文学的次要分支到如今成为尤瓦尔·赫拉利口中“最重要的...[详细]
-
科普短视频,要做到有“科”也有“普”
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已经有10.79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而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0.44亿人和10.26亿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详细]
-
我的“关键之书”(二):陌生而壮丽的异相世界--专题
“关键”,原指闩门之木,字书上讲横曰关、竖曰键,二者和合戍守于宅前。这也构成了另一重想象,把门闩取下,铺陈在路上,从一个关键性的原点开始纵横交错,向广袤的天地延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键之书”,它是我...[详细]
-
《沙丘》是不是英雄主义叙事?为什么它不是爽文?
主题:科幻史诗、传奇再临:《沙丘2》IMAX四城特别观影暨阅读导赏时间:2024年3月9日14:00地点:北京CBD万达影城嘉宾: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辑任青知名科...[详细]
-
人工智能恐慌与科技焦虑管理
近期,人工智能带给社会普遍的焦虑。一方面,我们不清楚人工智能到底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类生活。持有极端看法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人化”,在建立“世界模型”,未来很可能替代人类,甚至与人类为敌。更多的人...[详细]
-
不能将AI发展视为纯粹的技术问题
2024开年,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大模型等新科技进展,不断成为社交媒体追逐的热点。面对AI技术带来的冲击,智能革命是否使人与技术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人类应当如何面对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之迅猛发展?笔...[详细]
-
视野的拓展与表述的革新
怎样定义科幻文学?科幻文学是不是一种类型文学?这可能是科幻编辑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自2019年设立以来,用编辑出版实践证明了科幻文学在严肃文学领域视野拓展与表述革新方面具有的重要...[详细]
-
尊重具身体验,想象边界的跨越
青年作家慕明的《宛转环》收录了八个中短篇,这些作品跟进并回应着当下热门的机器学习、神经接口、感官增强等问题,处处可见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的慕明对技术问题的思考。小说集首篇《自序:从猿到神》以一个生活...[详细]
-
在 中感受科技的温度
《宇宙工程师之歌》:刘慈欣主编;新星出版社出版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科技是有温度的,当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时,就成了推动人类前进的温暖之力。在这些大气磅礴的科幻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详细]
-
星空与想象交相辉映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总第43期已面世。“孵化、培育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彰显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互影响”是《科幻立方》肩负的使命和立身之本。立足未来视界、人文情怀,...[详细]
-
以敞开的姿态建构 文学理论体系
随着科幻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科幻理论资源的来源更为广阔。一方面,跨文化、跨学科理论进入到科幻核心设定的阐释话语中,文化理论、科学理论、哲学理论走向交互融通;另一方面,既有的科幻理论研究范式进入更加具体和...[详细]
-
以敞开的姿态建构 文学理论体系
随着科幻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科幻理论资源的来源更为广阔。一方面,跨文化、跨学科理论进入到科幻核心设定的阐释话语中,文化理论、科学理论、哲学理论走向交互融通;另一方面,既有的科幻理论研究范式进入更加具体和...[详细]
-
“导中国人群以进行 必自科学小说始”
“索子”(鲁迅)译《造人术》鲁迅对“科学小说”,早就有他自己独到的跨时代见解、个性化的精神追求及其形象表达。20世纪初,梁启超创刊《新小说》杂志,并率先写出今天被“追认”为科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详细]
-
看见“大国重器”背后的“中国力量”
科幻文学理论家达科·苏恩文认为,科学层面的“认知性”,也就是科幻故事与科技发展的密切关联,是科幻小说足以成为一个独立文类的本质属性之一。进入技术时代以来,科学幻想与科技发展并肩前行,一方面,科技成果是...[详细]
-
高概念 如何有料又有趣
《罪物猎手》,付强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阅读一本小说的过程,就是一次与作者的促膝长谈。特别是对于那些真诚的作者来说,阅读他们的作品,就相当于是在体验他们的人生。北大物理学博士付强就是一...[详细]
-
“后人”如何成为 文学的“新人”
新人形象向来是文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沿革与流变离不开新人的登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争鸣。当然,文学并非是贡献新人形象的唯一来源,除开虚构的想象,生活同样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新人形象。回...[详细]
-
漫谈 电影中的人工智能
从古到今,人类对于成为造物者都有一种极致的渴望。《列子·汤问》中有“偃师造人”的故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有负责守卫克里特的铜巨人塔罗斯。传说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就发明了一种能以蒸汽作为驱动力的人...[详细]
-
文类融合趋势下, 应保持自身类型特征
今年5月,第14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近20部作品分别获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翻译作品、非虚构作品、评论奖。这些获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倾向值得分析思考。获得本届星云奖翻译金奖的《如果我们无...[详细]
-
发展 产业需要形成合力
对我来说,“科幻+传统文化”并不是刻意的组合,而是在“两创”大潮中的顺势而为。我相信,即便没有《时空画师》,其他作家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久前,我的中篇小说《时空画师》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获得2023...[详细]
-
《时空画师》需要科学之核
备受瞩目的2023雨果奖颁奖典礼于10月21日晚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雨果奖17个奖项和惊奇奖、北极星奖一一揭晓,刘慈欣、罗伯特·索耶等众多嘉宾与全球科幻迷们,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这一“科幻文学界诺...[详细]
-
把美好想象变为现实创造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科幻产业的重要生命线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畅销全球,本土科幻影片连连收获好口碑,科幻主题公园受到游客青睐……近年来,我国科幻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前不久,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详细]
-
在虚构世界中形成新的城市理念
城市历史学家卡尔·阿博特曾在《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中感叹,构想城市这件事在科幻书写中难度极大。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城市及其构成方式,既是使其区别于现实世界的重要来源,也是积极推动情节发展、驱使主...[详细]
-
中国 文学中的“新人类”书写略观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著/杜建国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年《豹人》,王晋康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1月《荒潮》,陈楸帆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机器之门》,江波著,四川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