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欣赏论
科幻小说自诞生以来,最核心的吸引力,其实是建立在认知逻辑基础上的“惊奇感”,或者说“新奇性”。在科幻作品里,任何与现实世界出现差异的地方,都被叫作“设定”,因此它所构造的是一种由各种科幻设定构建起来的...[详细]
-
振动 与哲学的双翅
与谈人:江玉琴: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后人类理论、科幻文学研究黄秋燕:深圳大学文艺学博士,主要从事科幻小说与身体美学研究双翅目:当代新锐科幻作者,代表作《公鸡王子》《猞猁学派》《智能的面具》邱...[详细]
-
徐可:为中国 文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幻想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山海经》到唐传奇,从《西游记》到《聊斋志异》,都能看到幻想的影子。但科幻不完全等同于幻想,直到20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才被引入中国。1904年,中国有了自己...[详细]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详细]
-
叶菲列莫夫:科学与科幻
译者按伊万·叶菲列莫夫(ИванЕфремов,1908-1972)是苏联20世纪50-60年代时期最有影响的科幻作家。作品以讲求科学性著称,也是极负盛名的古生物学家,对地质、历史和哲学亦有研究,因此...[详细]
-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开始,科幻便搭乘着“新小说”的顺风车进入国人的视野。尽管当我们翻阅文本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其中怪异的想象发笑,但在这些充满矛盾的情节背后,却暗含着知识分子对当下与未来、衰亡与新生的思...[详细]
-
董仁威:“《三体》后时代”出现突破性作品的时间不远了
原标题: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百万大奖诞生7月31日,中文在线的全球元宇宙大赛奇想奖(科幻小说类)揭晓,十部获奖作品从上万部参赛作品中胜出,每部获奖金10万元,共100万元,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百万大奖诞生(四...[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高质量原创科普图书的实现之路
主持人:杨虚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科普出版人受访者:何龙:长江少儿出版集团董事长、社长,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者,博物作家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详细]
-
是通识教育的崭新未来
通识教育的未来困境世界通识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无论是芝加哥大学倡导的“伟大的书”的经典阅读模式,还是以哈佛大学为代表,所构建的完善的全人教育(well-roundedperson)模式,都面临着新的...[详细]
-
用我们的手拯救变热的地球
拿到《零碳中国》这本书,浮想联翩。不禁想到《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些近年越来越频见的词汇,它们到底意味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正是陈楸帆这本具有科普色彩的科幻小说要讲的。...[详细]
-
游戏·国家·元宇宙
在《三体》诞生前,《超新星纪元》曾被认为是刘慈欣的最佳长篇小说。该作初稿于1989年,期间五易其稿,经手编辑近20位,历时14年才得以在2003年于作家出版社出版。颇为遗憾的是,在众多关于...[详细]
-
文学场域中的思想实验者
“江波科幻精品系列”选出江波2003年以来发表创作的25篇中短篇科幻小说,包括《随风而逝》《湿婆之舞》《最后的游戏》《机器之道》《时空追缉》《洪荒世界》6册。韩松评价“江波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想象力和...[详细]
-
写给罗马血和音乐的歌
罗马,因其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永恒之城”“世界之都”。在意大利作家弗兰西斯科·沃尔索笔下,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却处处折射出多面人性的故事就在这座古城内上演。故事发生在未来时间,由于医疗、制药、保健、美容等...[详细]
-
元宇宙:一场人类的精神探险
“元宇宙”是近两年来人文社科学术界所讨论的重要话题,以至于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一些带有元宇宙特征的文艺作品因此重新进入公众讨论场域,比如《雪崩》和《三体》,尤其是以...[详细]
-
防范元宇宙泡沫化
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30多年前,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他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描述了人类通过数字化身,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进行生活的场景,其将这种脱离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称之为“元宇宙(Me...[详细]
-
以人工智能之名
科幻人工智能主要是一种图像志式的研究,通过确定科幻人工智能的一些相对稳定的类型元素和主题元素,解开反复出现的类型密码。科幻人工智能真正发展起来的标志不是从历史中钩沉而出的某个旧例,而是相当数量的当代科...[详细]
-
幻想与通感,为庸常的世界书写新奇
这是一个“小冰”继续写着诗,而人却不一定能体会诗情画意的时代。这是因为,在网络时代,终日受到信息、影像、视频、手游乃至弹幕的冲刷,人的感受力已如海边的石头那样,被拍打抚摸得毫无棱角,圆滑而...[详细]
-
引领未来
科幻是科学与文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更能给人们以深刻的科学启示,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自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起,世界科幻已走...[详细]
-
“四勿准则”与“三定律”
在科幻圈里,双翅目的创作是个相当异质的存在,有点小众,却又篇篇都是与众不同的精品佳作。第一次读到双翅目的文字,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载于《科幻世界》2017年第5期的一篇短文《莱布尼茨的胜利...[详细]
-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真相
“中二”,也称“中二病”,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网络流行语,泛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形容一些经常自以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做出自我满足的特别言行,或赋予自己一些自认为帅气的特性但同时稚气未脱的人。这...[详细]
-
透过虚无之境,你我终将彼此相视
《奥德赛博》是青年小说家糖匪的第二部短篇科幻小说集。虽然是科幻小说集,但除了收录8篇中短篇小说以外,还有3篇评论,以及一篇应当是叙事诗的范畴。不过正如糖匪自己所说:“对小说分类,不是作者的工作。”在我...[详细]
-
以音乐承载 中的人性
科幻小说以后人类视角在现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将科幻小说改编成音乐剧,是超越还是消融?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下称《花束》)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同名小说,通过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详细]
-
透视“ 热”:理解世界与自我
这两天,一正一反两条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是马斯克的言论再上热搜,他在提到特斯拉的新产品——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时表示,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把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为人类实现“永生”;二是有媒体报...[详细]
-
元宇宙视阈下的创意写作
“元宇宙”话题大概是近期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了。自从“元宇宙”的提法横空出世,短时间内就溢出技术、商业和信息的领域,迅速向创意产业、文化艺术等各领域扩散,引发了各种大讨论。毋庸置疑,元宇宙对技术的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