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式幻觉与人类独白
莱姆是一个科幻小说的逆化者与内部倒戈者。科幻,原本以科学元素助推幻想,而莱姆则彻底以幻想质疑、瓦解科学主义本身。对于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而言,科幻从来就不是廉价的类型文学,也不是美国...[详细]
-
科技的吊诡与复苏人的未来想象机制
被誉为“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第一人”的永城,写作了一部科幻“穿越”小说《复苏人》。该书由作家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科幻、穿越、复苏人、未来世界等,构成这部小说的关键词,“科学幻想与社会寓言的完美...[详细]
-
孙美娟:中国 文学迎来“黄金时代”
2015年,第73届“雨果奖”颁奖典礼上,《三体》的耀眼光芒照亮了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的夜空。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获得世界级大奖,也是该奖项第一次颁发给翻译作品。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着这部作品一跃...[详细]
-
中国科幻文学——站在微妙时间点,酝酿新生长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2021年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阅读市场进一步细分的趋势日渐清晰,“科幻”越发成为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标签。此前隐藏在故事情节和瑰丽想象背后,许多更为重要的问题和现象现在正走向前台。...[详细]
-
《无名者之国》:开放视野下的青年想象
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可溯至晚清,但直到2010年以后才真正吸引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科幻作家飞氘曾用“寂寞的伏兵”来比喻科幻文学,在《三体》的巨大影响之后,这一形象仍准确描摹了当代中国科幻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及其作品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是潘多拉魔盒?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元宇宙与科幻文学
2021年,随着马克•扎克伯格将公司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取自英文单词Metaverse,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译法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风靡了世界,影响最深刻的领域是互联网企业。事实上,元宇宙这个充满“科幻感”的词最早出现于1...[详细]
-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主编:宝树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9月一这本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某一天,编者在布鲁塞尔的一家旧书店里,邂逅了一套残缺不全的《阿西莫夫神奇科...[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外卖骑手、黑客帝国与选择恐惧症
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骑手与系统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里说,送外卖的骑手发现,如果长期只给一家公司送外卖,他接到的单子会越来越差,路远,时间长,收入却没有增加。有时拼尽全力,也不能完成任务,还要缴纳罚款。相反...[详细]
-
一个孤独遐思者的漫步
阅读《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下称《沉思录》)这部文集,特别是吴岩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回顾,我经常想起将近20年前初次聆听吴老师教诲的时光。那时候,他刚迎来第一届科幻研究硕士生高福军、肖洁、胡俊,课堂上除了...[详细]
-
高智能科技囚笼的“最优解”
从对技术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这一角度,可将科幻小说大体分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两大类。表面上看,《青年世代》是一部技术乐观主义科幻小说。书中有各联邦和谐共治的月球基地,喧闹高效的全息会议,利用脑...[详细]
-
羽南音《龙骨星船》:月海浮沉
很小的时候,我读到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时的我,连字都认不全,读完却瞬间冷得发抖。真不明白,这么短的句子,为何寒冷至此。长大了才知道,写这首诗时,诗人柳...[详细]
-
作品助力科学普及
更好反映时代变迁,用文学描绘波澜壮阔的科学探索图景,记录人类科技前行步伐,将激发更多读者的求知欲、更多科技爱好者的探索热情。近年来,从小说《三体》持续热销,到电影《流浪地球》赢得高票房,一批科幻作品广...[详细]
-
性别•寓言•乌托邦——刘慈欣《三体》中的文化启示与后人类想象
新世纪以来,科幻文学特有的审美的历史的意义不断被挖掘。刘慈欣的《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1])以恢弘深邃的想象、深切的人文道德关怀和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将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研究《三体》的...[详细]
-
文学应当如何“二维展开”
如今,IP改编已然是一条显在的文化产业链。通过小说、影视剧、电影乃至各式周边的有机结合,IP改编这一路径爆发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作品在不同媒介之间的“飞跃”往往却是“惊心动魄”的:市场...[详细]
-
让 小说帮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个花花公子疯狂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养殖鱼类,几近生存极限……近日,科幻作家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摘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详细]
-
《少年原野 探险系列》:邻家少年与神奇叔叔的真实 冒险
《少年原野科幻探险系列》封面每一个少年,在平凡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个在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中,破解神秘谜题,解决奇异案件的探险之梦,而带着我们一起去经历重重悬疑与冒险的,是一个比爸爸更像朋友,...[详细]
-
宋刚:日本社会与华人 文学
一.信息时代与孤独郝景芳在《孤独深处》序言中写道:“《孤独深处》的书名,源于我对科幻小说的感觉。科幻小说构想一个可能的世界,人站在这个世界的边缘,最容易感觉到出世和异化。出离世界的感觉是最孤独的孤独。...[详细]
-
浮夸却平庸的美剧《基地》是欺世盗名的快消品
第一批移民基地的人们意识到他们追随且信仰的哈里·谢顿是个智多而近妖的老狐狸,为了反抗被控制的命运,塞佛·哈定孤身驾船往星辰大海中寻找解决之道。138年后,哈定从休眠中醒来,见到了和她同龄的母亲盖尔·多...[详细]
-
新 出东方
经历过2015年、2016年中国科幻影响力的快速扩张后,近五年中国科幻文学延续蓬勃发展的态势,创作数量和题材都不断增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创作的成绩逐渐扩散至文学研究和科幻产业领域,科幻成为当代文学...[详细]
-
人工智能 叙事的三种时间想象
原标题: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三种时间想象与当代社会焦虑1未来时间要素: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当代基因”谈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的话题,必然涉及时间问题。过去是曾经历的,现在正在发生,未来却很特殊,我们不知道...[详细]
-
李佳蓬:用小说展现对于泛娱乐化的思考
当未来的社会真正由青年所主导,世界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在科幻小说《青年世代》中,理科生李佳蓬探讨了这一个也许并不那么简单的问题。小说描写了两百年后的欧洲社会,由青年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不同年龄段所形成的...[详细]
-
从滑稽片到故事片:再探我国 电影发端
[编者按]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原被认为是1939年首映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近日,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想象力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科幻研习营(2021)讨论中,黄鸣奋根据民国报刊文献提出,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