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25 来源于:科普时报 作者: 凌晨 点击数: 138次

  《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程婧波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

  我印象深刻的中国科幻迷大聚会,是1997年的中国国际科幻大会。那年,我第一次在大会上遇到许多热爱科幻的陌生女子。仅仅因为喜欢科幻,萍水相逢的她们就走进我的记忆,陪着我,共同见证、参与、经历了中国科幻的发展。

  我遇到的第一位中国女科幻作家,是晶静大姐,1997年时,她已经是获过中国科幻最重要奖项银河奖的名家。我认识的第二位女科幻作家彭柳蓉,1995年在《科幻世界》发表处女作《无言》。那时她还在读书,毕业后她直接去了《科幻世界》工作,在杂志社一干就是15年,一边做编辑一边写科幻小说,写到现在更是获奖专业户,科幻圈的活跃人物。我见她面时常常调侃:“中国科幻应该给我们劳模奖。”

  其实坚持20年以上科幻写作的人很多,如果真设置劳模奖,赵海虹绝对应该是获奖者。她的作品连续7年获得银河奖。1999年,更因《伊俄卡斯达》获得了银河奖特等奖。

  1999年,天津的作者张卓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作品《遗忘》,她参与了《科幻画报》的编辑工作,推动了科幻在京津地区的传播。这年,还是中学生的妲拉也第一次发表了科幻作品,后来她嫁给了科幻作家七月,从事和科幻相关的工作,每天都像是在真正的科幻世界中生活。同年,程婧波把一篇叫做《像苹果一样地思考》的科幻小说寄给了《科幻世界》,得到了发表,她协同参与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办科幻星云奖的过程。

  热爱科幻的女人们,就像涓涓溪流,流淌出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丛林,渐渐聚集在了一起。她们已成河流,一旦契机合适,便会翻滚成浪,奔腾如潮,涌动最先锋的文学声音。

  这些河流中有持续创作少儿科幻小说20年的徐彦利,有创下科幻图书销量纪录的《天意》的作者钱莉芳,有学习生物却改行创作的迟卉、办过科幻写作坊的夏笳、获得过国际科幻大奖的郝景芳,她们如同潮水中最前方的弄潮儿,特立独行,引人瞩目。还有科普、科幻、童话等领域多栖的徐渝江,才气横溢的因可觅,科幻和奇幻都爱的E伯爵,性格安静、从事文献修复工作的陈茜,不再依靠传统媒体而是在网络平台上崛起的双翅目。

  随着时间的流淌,一批年轻的90后女性科幻作者们走上了科幻舞台,她们有更多平台发表科幻作品,也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国门,与世界科幻思潮进行交流。她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许多人都有硕士或者博士的学历,给中国科幻带来更多元化的风格、更灵动的思维。

  她们中有从清华哲学系毕业的修新羽,文学风格混搭的陈奕潞,一边做城市规划一边为未来忧思的顾适,曾担任过编剧、广告策划的柯梦兰,在语言学上开拓科幻题材的昼温,积极参与各种科幻事务的目羽,还有作品先在国外发表、入选美国最佳科幻年选的糖匪,擅长描绘少年成长的陈虹羽,执着于幻想领域开疆辟土的念语,出道就广受好评的王诺诺,以及独立音乐人、艺术学硕士苏莞雯。

  这些年轻的、生机勃勃的女性,不但与国外科幻作家交流不需要翻译,甚至直接使用英文写作。中国科幻文化的传播,终于有了懂中国科幻的执行者。这其中有既能写科幻又能搞专业科幻研究的范轶伦,以及致力于国际交流的王侃瑜。

  还有一些女性,投身到更基础的科幻事业中。业余时间一直在从事科幻小说翻译工作的顾备,在2017年发表了她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并且在2019年创办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专业编剧、有5年电影从业经历的段子期,投身科幻文学创作,更加入了重庆钓鱼城科幻坊。

  中国科幻的大河,在这些女作家的文字之间,变幻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

  她们不但通过写作创造出科幻作品中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新世界,还勇于参加科幻事务,推动科幻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就总结展现了上述33位中国科幻女性作家的作品,是一部55万字的厚重文集,第一次整体展现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风采,在中国科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这些女作家虽处于不同时代,却因对科幻的热爱和坚持而有了大胆无畏、时尚先锋的共同特色,洋溢着时代女性独立坚强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通过作品反映出来,深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读者。

  现在,有更多女性参与到科幻创作中来,在未来世界的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女性的想象力,开启了“她思潮”时代。《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正是这思潮前呐喊的号角,发出了最清脆响亮的时代强音。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普和科幻作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 平行时空的可能与暗经验——关于李宏伟小说

    写作对于每位写作者的意义是不同的,读李宏伟小说时我想到,这位小说家所致力于构建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的平行时空,这个平行时空里的人们和我们相近,但也与我们不同,那里的...[详细]

  •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滤镜》:桐华如何用“癫剧”撬动2025现偶市场?

    2025年2月,国内现偶剧市场迎来激烈竞争,《难哄》《爱你》等剧集同期热播,而《滤镜》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创新设定,成为当月现象级作品。这部由桐华、罗小葶编剧的...[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天马行空的奇妙碰撞——羽轩W访谈

    羽轩W,1997年生,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著有《女神成长手册[快穿]》《女配她一心向道[快穿]》《星际第一造梦师》《我靠美食征服娱乐圈》《赛博封神志》《路人,但能看...[详细]

  • 猫腻:“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大概还是这样”

    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来,其创作生态虽历经迭代,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版图留下了一些经典性长篇作品。本栏目邀请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选取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具备经典...[详细]

  • AI不是对写作的威胁,而是有力工具

    概括地说,AI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既有海量文学作品的分析,发现并运用复杂的媒介文学写作规律建立起媒介文学话语写作的数据模型,从而能够按写作者的指令要求进行文学...[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