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作连连丰盛产:2022年科普阅读印象
“新春酌绿蚁,科普入话题。阅览飞思绪,品书赏彩霓。”过去的2022年,我因给多家报刊专门写科普书评或科普文章,加上时常参加科普图书推荐、评审等活动,全年阅读了不少科普图书,今从主题科普出版、原创科普图...[详细]
-
IP改编任重道远
近日,《三体》动画在B站播出,打响了科幻IP“三体”系列影视化改编的“第一枪”。该剧上线首日破亿,创造平台在线观看人数新高的市场热度,反映出观众对经典科幻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极大热情。然而,随着剧集内容...[详细]
-
与科学文化漫谈
对谈人: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田松: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详细]
-
寻找“技术向善”的可能
近年来,“技术伦理”的议题已成为学界与业界多维探赜的焦点,尤其是面对诸多现实技术的“催逼”与“摆置”,人们在一味享受技术之利的同时,也逐渐陷入技术异化的境地。由此,所带来的个体危机与群体道德困境演化为...[详细]
-
诗 :刘宇昆短篇小说印象
以我对刘宇昆的了解,我认为他会反对贴标签。而当代文化政治最热衷给人贴标签:亚裔美国文学、海外华人作家、移民写作、离散文学、科幻小说家、奇幻小说家、科幻翻译家……刘宇昆在科幻和奇幻小说领域中取得瞩目的成...[详细]
-
全景式呈现中国 发展生态
青年学者詹玲教授的新作《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下称“《转型研究》”)将视野放置在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即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区间内全方位、多侧面地呈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美...[详细]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重启丰年》的故事契机颇有些《山海经》的风格,宇宙中的阋神星向地球发射了一块陨石,陨石降落至大气层之前碎裂成9块,分别降落在地球的9个大洲上,随之生长出9棵参天大树,这些树的树冠发出荧荧绿光,宛如明月...[详细]
-
詹玲:启蒙视野下的中国 小说发展流变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在继晚清和新时期初之后,掀起了第三轮创作热潮。“新生代”作家群的迅速壮大,多部巨著的推出以及科幻文化产业的兴起,使新世纪科幻小说创作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盛景,无论在叙事内...[详细]
-
科学理性哲学
王晋康起步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刊物《科幻世界》,与刘慈欣、韩松、何夕并称为科幻界的“四大天王”。自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亚当回归》至2019年长篇封笔之作《宇宙晶卵》,历时26年,他的创作始...[详细]
-
中国 图书出版的趋势与前景
近年来,“科幻”成为一个热词,科幻出版也成为图书市场的热点门类。全国有二百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过科幻作品,包括小说、绘本、画册、研究性文集等,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有一些出版社成立了专门的科幻分...[详细]
-
星河小说的软硬兼施和跨界融合
拿到星河两本新书——中短篇小说集《白令桥横》和长篇小说《炸进时间漩涡》后,我认真做了通读,一边读,一边由衷地赞美和敬佩我这位老朋友在创作上取得这么多新的成就。同时,也非常后悔,因为我认识他到今年都快三...[详细]
-
宇宙流散,历史递归
许若文:北京人,生于一九九〇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阿姆斯特丹大学比较文学专业,访学于东京大学。现为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表演研究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的去殖民化。《青年文学》科幻小...[详细]
-
中国式伦理价值观与 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日常生活伦理快速更迭,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式微,身在加速度文明更迭中的中国人无疑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①。科幻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脱离现实社会的存在,然而从另...[详细]
-
厄休拉·勒古恩的 世界:希望总是建立在荒芜之上的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K.LeGuin)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译介得并不多,论科幻作品的知名度远不及艾萨克·阿西莫夫,而其著名的“地海系列”也不如托尔金的《魔戒》影响深远。这种作者分量与译介作品影响力...[详细]
-
当人类离开世界中心
去年十月,一十四洲的《小蘑菇》获得了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小蘑菇》的获奖,是对部分质疑其是否符合科幻题材的读者的有力反击。《小蘑菇》以末日为背景,讲述未来人类在南北自然磁场消失后,借助先辈们创...[详细]
-
科普翻译漫谈
[编者按]知识无国界,引进版图书是我国科普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翻译为我国读者与外文科普作品架起桥梁。不过,区别于文艺作品与学术资料,科普作品本身就兼具科学性与通俗性,所以科普翻译对译者的复合素养等...[详细]
-
捷克 小说何以独具一格?
原标题:冒险故事、历史架空和提出问题:捷克科幻小说的诸面向对于科幻小说的起源,目前尚未有定论——无论是认为科幻小说起源于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还是古老的神话。类似的,我们也无法确定捷克科幻小说起源...[详细]
-
冒险的旅程与 的魅力
作为儿童探险小说的坚守者,彭绪洛认为儿童探险小说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新的领域。“科幻小说是通过艺术形象来阐述作者的思想,它应该在形成、改造读者的世界观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小说形式,具体、生动、形象地...[详细]
-
科普短视频创作策略探析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科普短视频已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2021年6月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详细]
-
世界视角下的中国科幻小说
01科幻文学与世界建构在《三体》发表的几个月前,刘慈欣发表了中篇小说“山”。[1]《三体》无疑是迄今为止被译介到国外的中国当代小说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为全球畅销书甚至进入机场书店,成为旅客带上飞机的热...[详细]
-
中国科幻研究的知识演进与趋势探析(2000—2020年)
科幻研究是基于科幻文化而产生的跨学科研究,含括了文学、美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等面向。自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Frankenstein)诞生以来,科幻作品以其张扬的创意性、复杂的技术性以及悬置的故事性逐渐通俗...[详细]
-
推动更多科普精品的生产与传播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详细]
-
论 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科幻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科幻作家们尝试深入探讨的话题。1981年,郑文光在文学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幻小说也是小说,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只不过它不是平面镜似的反映,而是一面折光镜……采取严肃的...[详细]
-
小说黄金时代的三重面相
对于科幻界人士,“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这个词描述的是1940年代,或者更具体而言,描述的是编辑小约翰·伍德·坎贝尔(JohnW.Campbell,Jr.)于1940年代刊登在其杂志《惊异科幻》(Ast...[详细]
-
人工智能时代,这些 新作如何开启反思考的思考
《收获》2022年第3期做了一期“科幻作品小辑”,一共有五篇小说:《2049》《陨时》《孤独终老的房间》《菌歌》和《无人驾驶》。罗伯特·斯科尔斯在《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