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五年研究数据表明:中国 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幻文学以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开启现代科幻篇章以来,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历程,也日益形成了以“科学性”“认知陌生性”与“乌托邦特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态。中国科幻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几乎同步。历经晚...[详细]
-
以热烈的想象力触达由远及近的未来
今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届时将向全世界揭晓新一届雨果奖获奖作品。从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因“三体”首次获雨果奖,到成都作为世界科幻大会首个中国举办地,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科幻影视...[详细]
-
时空的参考系 人心的不动点
梁清散的新作《不动天坠山》融合了古风武侠、科幻和悬疑等元素,营造出复古的浪漫感和异色的侠义感,精妙绝伦的科幻设定、充满真实感的历史细节、曲折的故事情节令读者印象深刻。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登基前,大唐...[详细]
-
黄鸣奋的“传播九要素”与“四种生态”
作为电脑艺术、数码艺术理论领域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学者黄鸣奋以其沟通科艺、体大思精的学术研究风格独树一帜。他的六卷本《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四卷本《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三卷本《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详细]
-
“三体”影视改编需承接得住原著的厚度
自从《三体》爆火之后,读者与观众对“三体”IP的影视化改编寄予厚望,渴盼能出现与小说艺术水平相匹配的荧幕作品。“三体”影视改编能否承接得住原著的厚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问题。科幻超级IP的影视化改编并非...[详细]
-
人类自身危机的解决思考
《云身》是一部冲突激烈、思辨显见、强烈干预现实的作品,剧作没有按照传统戏剧的手法援用单一戏剧手法来塑造人物和情节,而是在戏剧推进过程的沿途布下人类整体性困境的冲突和纠缠之网,从中能够看到“去中心化”的...[详细]
-
中国 小说扬帆出海
2023年7月6日晚,国际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入围名单揭晓。一批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作家、编辑和作品入围了本届雨果奖的5种奖项,其中“最佳短篇”入围名单中就有4位中国作家。全球科幻迷为之激...[详细]
-
让 细胞融入小说的机体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四川成都的一次科幻大会上,我见到了著名的科幻作家叶永烈和童恩正,听了他们的演讲,并得到他们的赠书《小灵通漫游未来》与《珊瑚岛上的死光》,从而激起了对科幻作品的热情。科幻是个奇妙的东...[详细]
-
中国发展为 文学培厚土壤
【核心阅读】中国的飞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产业提供了支撑如今,很多高科技的表现方式,营造出逼真的画面质感,让人们想象中的画面得以实现,促进科幻影视的发展 图为图书《三体》三部曲。 重庆出版集团供图近...[详细]
-
陈楸帆:以 创作为镜返照、预见与超越
作者简介:陈楸帆,男,198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科幻作家。一、从科幻现实到现实科幻10年前,在2013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高峰论坛上,我提出了“科幻在当下,...[详细]
-
“命运的强盗店”之外:《与光与影与空》的想象力
在科学信息过载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科幻小说?读者还在期待从科幻文学中获得想象力的新鲜和纯粹的喜悦吗?这是我在阅读X程序的新作《与光与影与空》时反复被唤起的问题。在当下,星辰大海已经从几十年前的激越狂想...[详细]
-
光影皆空:《与光与影与空》的后人类赛博图景
科幻作家特德·姜在小说《巴比伦塔》中构建了这样一个“可能世界”:古代巴比伦人修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经过漫长艰苦的努力,他们凿开天顶,并爬了上去。这些筑塔人发现他们踏上的不是天堂,而是他们脚下矗立这座高塔...[详细]
-
小说与“人之常情”
科幻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经常超越“人之常情”,然而科幻小说家在创作中实则流露出对人类在运用科技方面回归人之常情的渴望,因为科技本身并无伦理之争,其所带来的结果却值得创造者与使用者进行伦理的考量。科技伦...[详细]
-
启迪智慧 舒展心灵
《超侠恐小龙》:超侠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科幻作品能把人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新奇世界。在那里,孩子们充满兴趣地体会生命进化的漫长,感悟宇宙的寂静与广漠,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未来。阅读科幻作品...[详细]
-
2021—2022少儿 文学年度观察--儿童文学
人类文明行至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并构成他们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也呈现出与这一代儿童最为亲近的心灵距离。这决定了当代儿童紧密追踪的兴趣点、当代儿童文学展开幻想...[详细]
-
GPT时代的创意写作
AI帮我击败莫言?最开始的时候,排名第一的是莫言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小说《等待摩西》。可到了最后一天,《小说界》选送了我与AI共同创作的《出神状态》。结果在AI评委的眼中,这篇小说以0.0001分的...[详细]
-
何以启示时代
10余年来,宋明炜教授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开掘华语科幻的潜力,探寻科幻文本内外的阐释空间,在理论研究与作品编译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他关于华语科幻的主题论著《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在2020年4...[详细]
-
未来,或许要以“幻”为镜
近年来,文艺界不断繁荣的科幻、魔幻、玄幻、“悬幻”等创作及影视产业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这类文学的成功,构成了新的文化市场消费主体,彰显出独特的人文风采。当下,“大数据”“元宇宙”等已然成为时代热词,...[详细]
-
ChatGPT来了,作家还有护城河吗?
未来应该会有不同的科技公司为作家提供人工智能私人订制的写作助手,作家以自己的创作数据喂养和调教这个助手,形成一种共生的创作关系。与此同时,防范抄袭的系统将成为行业自律的必备工具。其实瓦解写作意义的,可...[详细]
-
科学幻想的力量和美感
《地球上的外星人》(全四册),彭绪洛著,希望出版社2023年1月,28.00元/册少儿科幻文学是“造梦”的文学,少年儿童正处在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想象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儿童科幻的出现帮助少年儿童构建...[详细]
-
面向未来,培植 文学肥沃土壤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全球销量突破2900万册。从《流浪地球》到《宇宙探索编辑部》,国产科幻影片连连收获好口碑。世界最高规格科幻盛会——世界科幻...[详细]
-
中国 :进入新纪元塑造新格局
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从科幻文学到科幻影视,21世纪以来,优质国产科幻文艺作品由少到多,科幻创作者群体不断扩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逐渐形成,这些都说明“中国科幻新纪元”已经到来...[详细]
-
中国 的历史意识
主持人:姜振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与谈人:宝树(科幻作家、译者,北大博古睿研究中心学者)范轶伦(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推想小说与科学文化”项目博士候选人)姜佑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详细]
-
新时代呼唤更多原创科普精品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100部(套)作品榜上有名。这项一年一度的面向科普图书的评奖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开展13年,成为国内政府部门设立的层次高、延续性强、公信力和...[详细]
-
文学的匠心之作
从事科幻文学创作30年来,作家王晋康先后推出了《生命之歌》《古蜀》《水星播种》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题材涉及生物科技、宇宙探索、时空旅行等等。作为资深“科学粉”,他善于追踪科学新发现,能够在较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