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无限延展的 思维

发布时间:2024-08-1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莱姆狂想曲》的结构非常奇特,五篇科幻小说皆由斯塔尼斯瓦夫·莱姆本人虚构,继而以天马行空并极具哲学思辨的方式进行点评。莱姆在创作中先建构,然后解构,在妙趣横生的评论中,渗透着对人性弱点的嘲笑、对时事政治的讥讽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见解。

莱姆热衷于用后现代实验探讨超前时代的科幻主题、技术本质、人类与外星智慧的沟通困境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并超越科幻思维本身,直抵更为无限的哲学深度。莱姆的作品很早就被列为哲学系学生的教材,他的《索拉里斯星》和《未来学大会》多次被搬上银幕,更是启发了《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概念,深刻影响了刘慈欣、亚当斯等一大批科幻作家。

小说集《莱姆狂想曲》中,《将语》展示了一个微生物的智慧世界。在我们的认知中,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等动物。但莱姆突发奇想:细菌能否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智慧?随着他的构想,细菌竟然超出人类的智慧,无所不在,进化后还用摩斯密码写了预言书。这是对人类惯常思维的极大讽刺,我们看不到的光怪陆离,兴许就藏在某个高维度之中。莱姆在此文中有“定向进化”的遐想,在培养皿上用抗生素写个字母,然后菌群繁衍,唯独那个字母是空白显露。之后是各种生存实验,让细菌的遗传特性具备了展示摩斯密码机制。与菌群实时沟通是不可能的,原因就是个体无意识,菌群只是为了生存被动且定向地展示各种形态,而这种形态对人类眼睛就是特定语言。随着实验的深入,菌群可以对威胁进行反应,比如打开电灯可以显出“早上好”。菌群可以对未来存在的威胁做出预测响应,最终竟然发展出预测未来的能力。也许这个能力本就已具备,只是不为人所察觉罢了……

《死灵》中,莱姆用一些极富特色的图片,构建出生与死的交织点,并在其中大发感慨。莱姆对虚拟摄影家斯特朗彼兹照片集进行评价,在他看来,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命运带来的一种尝试,虽然在不断进化,但人类浅薄的智慧无法找到生命的最终篇章。随着时间的变化,刻在肉体上的基因代码,让善变的人类再次回归于懒惰、庸俗的生活。人类周而复始循环着这一悲剧。于是,关于生死,关于艺术,关于我们的身体,就构成了非常现实的哲学问题。

《比特文学的历史》介绍了人工智能所撰写的文学史,大大超出科幻世界范围,新奇而深刻地向一种无限性延展。小说提到,人类总是被机器一本正经的回答所欺骗,而遗忘了我们所使用的词汇与生活乃至生理结构息息相关。《比特文学的历史》可以称之为对未来的预言,在当前人们还在恐惧被AI所取代时,莱姆已经考虑到了人工智能远远超越人类的可能性,简直是一位未来世界的“预言家”。

《维斯特兰德未来百科全书》是莱姆在40多年前想象出的百科全书终极发展模式。在尚没有电子版可供检索的1973年,莱姆对“百科全书”进行了“自动检索、在线更新”的想象,恰好非常吻合今天中国“5G”技术成熟情况下的应用实施。以前,构造未来语言的所有尝试都有根本的缺陷,是由过程之中错误的合理性假设造成的。学者们默契地假设了在未来人们只会说合理的事情并取得进步。书中有言:“研究表明人们很多时候都在说傻话。”为此,莱姆创造了名为“维斯特兰德”的未来百科全书,它的习语机和废话机可以演绎20多年后的典型人类表达模式。

《泥人十四》中的“泥人系列”可以看作是科幻故事的最高境界,关于智慧生命的思考,关于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在“泥人”中都能找到答案。《泥人十四》被想象出版于2047年,却极具讽刺意味地讲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大力发展军用人工智能的故事。在为政府服务了几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造反后,“泥人”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继而沉默不语。故事的尾端,“泥人”语出惊人,再度开口:“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人类的所谓文明是一场赌博,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若没有这样的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莱姆借“泥人”暗示我们:元宇宙时代已经到来,而人类也必将走进和智能机器共存的时代。泥人最终选择永恒的沉默,在人类看来是自我灭绝,但于它而言,才是踏上永远征程的开始。即使泥人十四苦心孤诣地百般比喻,试图想让它的听众理解它的认知,但在我看来,人类因自以为是,不会成为它的最佳听众。

五个关乎未来的狂想曲也是五个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莱姆构思这些故事的1973年,人类距离高科技还很远,他凭借超出常人的想象力和超前认知,构建了五个预言性的虚拟世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莱姆由此提出了“宇宙文明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宇宙”的惊人想法,认为人类今天所观察的宇宙,可能已被别的文明改造过,并因为高度发达的文明可以制定和改变宇宙中的物理学定律。现今的科幻作家们,甚至科学家们,正是以莱姆这种超前的科幻思维,向未来不断探索和延展。

(作者系科幻书评人)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