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小说看人生——人生观
也许,在动荡的时代,当一切最理智的计算都不能给我们任何满意答案的时候,我们便只剩下两种选择:忍气吞声以求宁静,或者追求理想而视死如归;要若无其事地效法周伯通与小龙女的太上忘情,那未免太勉人所难了...[详细]
-
微型小说特征
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应当有自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毕竟是小说家族的一员,文艺家族的一员,它的艺术特征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整个文艺家族,特别是与小说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概括地说微型...[详细]
-
抵挡张爱玲的阴影
在《长恨歌》出版、王德威的评论《张爱玲之后又一人》面世之后,王安忆就不得不经常在媒体面前陈述她和张爱玲的关系。...[详细]
-
知青文学与我
我到上海定居时,她已和丈夫去澳大利亚多年了。《北方文学》要出“知青上山下乡”的纪念专刊,请我这当年的编辑帮忙约当年的头条作者写一篇。我当然愿意帮这个忙,电脑上E信往来几次,最终敲定。她幽默生动、痛快淋漓地写...[详细]
-
王跃文解读“官场小说”
对"官场小说"一词,没有权威的解释。百度百科称,官场小说其实是民间通俗的说法,是作家以独特角度观察以中国政治官员为核心的大众生活、官员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官场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的小说类...[详细]
-
研究越深入,离小说家就越远
曾经的中国先锋派文学代表作家马原“小说家”的身份渐渐已被淡忘。网络上“现在有谁还记得马原”的帖子,是一种感伤亦或怀念,已经与他无关。如今,马原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再次推出他的新书《电影密码》和《小说密码》,这是他...[详细]
-
《手机》电影小说齐双赢
《手机》让我们看到,现代生活在表面的自由之下,实际上受到的是无所不及的制约。
举行小说《手机》的研讨会时。冯小刚针对部分人认为电影不如小说好看谈了自己看法:“《手机》电影不如小说好看,是我欲速则不达导致的。”...[详细] -
中国科幻文学的机遇和挑战
科幻文学是面对未来的文学,它将人的目光牵向未来,激发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为科学献身。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它又能刺激他们的思维及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科幻文学具有儿童...[详细]
-
农民工写诗歌、小说,出书、获奖:打工文学
尽管国家和社会给予农民工极大的关注与关怀,但在文学叙述中,农民工很多时候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周述恒讲述农民工自己的故事,才成为新闻。 农民工写诗歌、小说,出书、获奖,并不鲜见。每次去深圳,我都会买一份当地的报...[详细]
-
关于小说的一些思考
在我们日常业余的精神生活中,小说恐怕是一种群众 性最强的食粮。尽管现在有电影和电视之类的群众性传播媒 介给我们提供许多有趣,甚至感人的故事,但它们不能代替小 说,因为它们的局限性很大:没有电和一定的机械设备及场 ...[详细]
-
批评不可缺失有效性和公信力
在众声喧哗中听不出什么,仍然要去说批评的“缺席”、“失语”,显然是另有所指,是指批评“不在场”地说话,说些不靠谱、不着边、不说还好说了反而糊涂的“话”。比肩接踵的研讨、铺天盖地的专版提供了平台,批评家反复着说,游...[详细]
-
文学标准无中西
题记:当前中国文坛有批评家,一方面大声疾呼"文学批评中国立场论",一方面盛唱所谓"当下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论"。本文认为,如果这个"高度"真有,不过是这些批评家在所谓"中国立场"看到的高度,即从其脚往下看到的"...[详细]
-
如何评判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无法超越一个历史时期,但是,文学有义务抵达一个历史时期的最高认识,这是文学判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文学的基本价值不等于文学的最高价值。中国当代文学没有交出一张完美的答卷。...[详细]
-
文学的技术与灵魂
文学艺术也是需要技术的,但技术并不是艺术,庄子说“进乎技”,就是艺术必须要超越技术。那么如何超越?这里就有一个艺术人格在。徐梵澄说:“诚是传世的伟大艺术家,皆是此艺术人格发到前方,降入世俗,留下了伟大作品。凡其创作,只...[详细]
-
警惕批评中的理论先行
文学批评不能离开文学史,否则,一个批评家就连作品中哪些是前人的成果,哪些是作家自己的新探索都无法判断。的确,将一部新作品放置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加以审视,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在当前的文学批评中,此类做法不胜枚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