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农民工写诗歌、小说,出书、获奖:打工文学

发布时间:2010-07-28 来源于:人民网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241次

  尽管国家和社会给予农民工极大的关注与关怀,但在文学叙述中,农民工很多时候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周述恒“讲述农民工自己的故事”,才成为新闻。

  农民工写诗歌、小说,出书、获奖,并不鲜见。每次去深圳,我都会买一份当地的报纸和文学期刊,一般都会有打工文学的专版。他们汪国真式的纯情,舒婷式的想念,青春日记体的表达,虽然身在都市,却流溢着许多乡土纯净的芬芳;虽然日子艰苦,但能映照出年轻与梦想。

  他们“从枝桠交错的森林中,从小镇歪斜的石板街中走出来了。或提一个包袱,或夹一卷行李,饮泪告别家园,回首辞却父母,踏上了人生旅途的第一程”。他们是“寄居的”,是“客旅的”,祈祷在这里获得命运的偏爱:“我们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随遇而安,多年后我们在这里留下的可能只是出租房屋墙壁上,用圆珠笔写的一个过期手机号码。”

  我们无法企望一首诗、一本小说,一定能承载多少文学史的意义,但却能真切地触摸到众多心灵的呐喊。正如周述恒所说,最期望官员和决策者来看这本书,“因为当他们更真切地看到我们的生活,听见了我们的呼唤,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好的文学,往往是现实的折射。十几年前,一部电视剧《外来妹》,万人空巷,被认为是纪念改革开放14周年的最好作品之一。人们记住了赵小云的名字,她最后选择了归乡之路,办起玩具厂,成为那个时代自强自立的代表。

  十几年后,当城乡信息鸿沟日益弥合,新一代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子女,更善于思考与表达。他们的感情更加细腻,他们的城市体验也更为深刻。

  他们中许多人依然会归乡,不过平添了几分伤感:只有临走时匆匆拍的几张彩照最能证实/那巍然矗立的高楼大厦立交大桥高速公路/就是你们十八岁的青春;他们中许多人也依然坚强: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鸟/找不到栖身的树叶/我们就再也禁不住地流泪了/可抹干泪水依然满面晴朗……

  无法一一列举,但都在诉说着进城留驻的渴望,并书写着和丰富着中国人的心灵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这之中,有兴奋,有欣喜,也有焦虑,有茫然。如何去释放与缓解他们内心的纠结,与如何维护他们的权益一样重要。对于先进城的人们,或许更不应忘记他们,而是学会聆听他们的心声,因为都曾从乡土中国走来,身处着同一个世界,拥有着同一个梦想。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天马行空的奇妙碰撞——羽轩W访谈

    羽轩W,1997年生,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著有《女神成长手册[快穿]》《女配她一心向道[快穿]》《星际第一造梦师》《我靠美食征服娱乐圈》《赛博封神志》《路人,但能看...[详细]

  • 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

    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后,2024年11月,包括《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详细]

  • 网络作家 PK DeepSeek,谁赢了?

    DeepSeek可以说是送到面前的选题。要做,也必须做,而且相当适合网络文艺的版面。如果说AI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冲击,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文学。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网...[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跳出“虚焦”书写,真实城市在网络小说中凸显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成长于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网络文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数字河流,悄然成为连...[详细]

  • 专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新年新走向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详细]

  • 城乡互动激发文学新活力

    如果不对城市做限定,不对城市文学的内涵做限定,城市文学不仅历史悠久,也包罗广泛。但一般而言,城市文学作为一个所指相对明确的概念,是在新时期才首...[详细]

  • 一个人的文学史——读陈引驰《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

    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提到朱东润先生的意见特别有意思:“有的地方如果讲不通,可能就是无法讲通的,上千年前传下来的东西,倘若句句都讲得通,肯定就是不...[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