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看人生——人生观
天地尚无完体
说《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回,张无忌练“乾坤大挪移”,有一十九句没练成。
无忌对小昭说:“日盈缺,月满亏蚀,天地尚无完体。我何可人心不足,贪多务得?留下一十九句练之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这道理很是。不强求,不执着做到百分之一百完美,接受自己能力所限。这个道理,对有兴趣钻研厨艺的人尤其有用。
谁都知道,西式烹饪之中,各式酥皮是最难做的,牛油越高就越难控制。
油酥皮的要诀是快而准,和面的阶段不要揉搓太多,以免牛油融化,牛油融化,做出来的饼皮便不酥了。初学的人,孜孜要和面阶段做得完美,搓来搓去,结果必然不成功。我的经验是,不必太注重和面是否完全均匀了有,七八成均匀使可以了,务求快,宁愿不完美,出来的效果反而更佳。
做清蛋糕,最关键的阶段是把面粉、牛油混入打起的蛋白泡内,略为手重,蛋白泡压碎了,蛋糕便会变成硬硬的一块。初学的人,生怕达不到蛋白泡和面粉、牛油完全均匀混和的水准,往往花太多时间精神在这个阶段,结果反而无法做出既松且轻的蛋糕。其实成功秘诀跟做油酥皮一样:宁愿不及,不要过分。
法国茶之中,一般认为最难把握的三种酱汁是做少律酱Mayonaise,伴芦笋的荷兰汁Holland和跟牛肉上的Bernaise。这三种酱汁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以牛油或橄榄油搅拌进蛋黄里成薄糊状。要成功制造这三大难汁,秘诀其实十分简单,就是把握蛋黄的温度,逐少把油搅拌进去,与其加足油的分量,不如细心注意蛋黄的吸收程度,宁愿不足,不要过分,否则整个酱汁就变成炒蛋状,不能上席了。
下厨造饼点,手势宜轻不宜重,最紧要气定神闲。做人求学也是一样,不要事事求圆满。小时老师殷殷教诲,“将勤补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错的,要让成功漫不经意地从窗口进来。 (编辑:moyuzhai)
猫腻:“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大概还是这样”
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来,其创作生态虽历经迭代,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版图留下了一些经典性长篇作品。本栏目邀请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选取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具备经典...[详细]
诗的背后是历史——读辛晓娟《人生得意在长安》
辛晓娟(笔名步非烟)的《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基于她在百家讲坛的“诗说唐朝”系列讲座讲稿编纂而成。全书共选用21首唐诗,参...[详细]
谁人恰解其中味 人生篇章任我裁
打世纪之交闯入文坛以来,海飞便给读者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记:一是始终饱有一定的创作量;二是持续在“谍战”领域深耕——从“民国谍战”到“古代谍...[详细]
《人生当有》读札:人生万象的自在领悟
肖凌之新近出版的随笔集以《人生当有》为题,以“有”陈述“人生”,自有深意藏焉。初看该著题目,即对“人生”作出领悟和阐释,既可以指向人生组合元...[详细]
《在海塭堡的另一种人生》:倾斜的天平
阅读四四的小说集《在海塭堡的另一种人生》,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影像——一架巨大的天平,一端沉沉低垂着,垂到了地平线、海平面之下,里面盛满了四四...[详细]
《下一个车站》:人生永远是“下一个车站”
旅日女作家黑孩的长篇小说《下一个车站》(载《清明》2024年第5期)所聚焦表现的,就是现代人精神迷茫状态下进退两难的某种情感困境。或许由于作家...[详细]
《人生缓缓》:把时光搁浅,让人生节奏放慢
生命是一段充满荆棘与鲜花的旅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遇见不同的难关。有人背井离乡,有人焦虑不安,有人劳碌奔波,有人疯狂“内卷”,有人疲惫不堪...[详细]
周宏翔《当燃》:燃起人生的下半场
作品以地道的重庆话讲述了程斐然、母亲“刘女士”,以及钟盼扬、方晓棠四位女性的世俗生活。她们都处于情感的炼狱、生活的泥淖中。她们互相扶持...[详细]
《父亲的牙医》:从亲情到人生
最近刚编辑完王手的小说《父亲的牙医》(《人民文学》2024年12期),又想起前几年陪父亲去牙科拔牙的事。诊室里,牙医开始动手拔牙时,躺在治疗椅上的七...[详细]
《彼此》:所谓小说,无非一种“人生的形式”
短篇小说往往会植入一些小物件。它们,或者赋义,或者见人情性,或者是叙事婉转的关节,或者干脆就是不经意间的闲笔。《彼此》也不例外。其一,《古文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