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道毅:新时代哈萨克牧民生活的多重变奏
或许,对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来说,长篇小说《白水台》称得上是她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的作品。这种标志性意义,主要在于她用长篇小说的宏伟构架,女性作家温婉、细腻的情感,与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以新...[详细]
-
孟繁华:这未必是最好的路,但我们别无选择
摘要:四川籍作家杜阳林在最新长篇小说《惊蛰》中,通过主人公凌云青的个人奋斗故事透视了乡村中国的奋斗,并深入剖析了凌云青不惜一切代价地走向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内外动因。本文以《惊蛰》为中心,延展出在通...[详细]
-
凤栖于梧,“传统”的落地生根
王方晨通过“老实街”的写作,成功开辟了个人写作意义上的新领地。一条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容纳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文化与道德等等多维元素的美学空间。“老实”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文化符号、生活观念乃...[详细]
-
《和平方舟》:世界的“大白船”
或许与职业有关,接触的书、报、刊太多了。我读书向来一目十行,匆匆掠过,因而很少对某一本书留下深刻印象,也极少为书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所感奋、所动情。然而,读了海军作家沙志亮的《和平方舟》,居然有了例外,有...[详细]
-
从《南行记》到《黔滇道上》
李霖灿的这次旅行,是从沅陵步行启程,经贵州到昆明的南行。美丽、淳朴与残酷、落后并存,就是当时李霖灿在“黔滇道上”所见到的。兵荒马乱时候的“文艺青年”才是真文艺。翻开李霖灿先生的旧著新版《黔滇道上》,只...[详细]
-
以巨大的疑惑求证灵魂的质感
读罢刘春言的短篇小说《父子之间》和《红裙子》,让人有些惊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最后是惊喜。《父子之间》讲述、追问的是父子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确立与衍化、宿命与伦理等。作者不去探求这一关系产生的过程或...[详细]
-
纪梅:现代城市景观与诗人的自我认同
现代城市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背景,是我们生存的基本环境和最广泛现实,当代诗人如何书写城市生活和景观,是了解当代人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的一个切口。当代诗人的时代认知和审美理念,在城市新诗书写中呈现为...[详细]
-
希望所在,光明之地
在今天,“信念”“梦想”这样的词汇,显得过于高大圣洁,与我们的凡俗生活好像相去甚远。毕竟在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语境里,一切皆是建构,是话语塑造的结果,人的主体性早已被剥夺,本质与...[详细]
-
脱贫路上的青春之歌
我和怀宇是同事,所以有幸见证了《血色草原》和《风吹稻浪》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怀宇不断地修改,我就不断地看不同的版本。我第一次看到《血色草原》之后就很欣喜,觉得这一定是他个人创作的一个新高度。之后...[详细]
-
草原的另类书写
《血色草原》是近些年东北文学的一部优秀作品,如同胡平先生所说,“将来,东北文学史的章节中将不可缺少关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血色草原》曾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作者为了完成它,不仅先后多次回到...[详细]
-
爱的神性,在广阔的空间复活
军旅诗,从古塞边关的古老神韵里走来,岁月磨不掉的峭拔凌厉,万难摧不垮的铁血风骨,依然璀璨斑斓。尤其在一位女诗人的笔下,她仗剑天涯,风雨兼程,爱火绕刃,情洒旌旗,她的柔肠清愁,她的诗情幽思,倾泄在长剑屹...[详细]
-
“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1930年,冯至(左)与散文家梁遇春合影。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冯至的创造和贡献显而易见。如何还原冯至的诗性人生,把握诗人冯至与学者冯至、思想家冯至等多重角色之间的关联,全面考量冯至的文学轨迹和命运...[详细]
-
“武侠谍战”:超现实的魅惑与传奇(下)
三、环境与物事:消解“武侠谍战”的超现实感谍战是一种现实的真实存在,由于不被常人所知,具有极大的神秘感,即便是小说虚构,读者仍然会信其所有,这显然有赖于人物活动的环境、器物以及行为方式的真实性。武侠则...[详细]
-
论汪曾祺故里小说的气氛审美
汪曾祺称自己的小说作品为“散文化的小说”,其“谈生活”的小说创作观颇值得深究:“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要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详细]
-
《犀鸟启示录》:淘取生活的真金
写好报告文学的关键,在于用拨动心弦的笔力,把好题材写出韵味,写出事件和人物本身的光芒。在这些方面,张庆国撰写的《犀鸟启示录》值得一读。为了写好这个题材,作者3次从昆明前往云南西部边境,多次深入高山村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