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与音乐相遇,长出鲜嫩的花
在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中,没有比诗歌与音乐更为密切的了。在人类的远古时代,诗歌与原始音乐、原始舞蹈相伴而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后来诗与音乐虽然分了家,但二者一直是互相渗透、互为...[详细]
-
席星荃写祖先的村庄
《祖先的村庄》席星荃著重庆出版社席星荃是一位“被评论家忽略了的散文家”,但这并未阻隔和延滞他散文创作的信心与步伐,反而以更为高蹈的姿态更为智慧的方式创作出更为智性的散文《祖先的村庄》。《祖先的村庄》在...[详细]
-
金冲及书写百年光辉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在新时代如何回顾和书写党的历史,深刻地回应时代课题,将党史研究和写作牢牢地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党史研究者的新课题。在这个重要时...[详细]
-
走出创作“舒适圈”
写作就是要不断地寻求突破,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相信不管是作家还是专家学者都会将此作为一种自觉的写作追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不易,它需要写作者不断突破自我,走出写作“舒适圈”。浏览《中国新闻...[详细]
-
文史哲的百科全书
平生以购新书、读好书为乐。近年来读书依旧,惟有微变者,就是少购新书,一则因书斋寒碜空间有限,一则因年纪渐长一味恋旧。庚子年疫情所致,禁足在家的时间多多,更好安心读书,随手翻阅,漫无目标,不亦乐乎。汉魏...[详细]
-
薛舒:女人与爱情
2020年转瞬即逝,回望这一年读过的书,最多是翻译小说,其次是国内名家新著,也有势头强劲的青年写作者抢眼的作品。有的泛泛而读,也有的抱着学习的心去读,抑或用挑剔的眼光读,亦是为自己在创作中所遇的困境寻...[详细]
-
艾伟《过往》:情感与人性的胜利
读艾伟最新的中篇小说《过往》仿若身在涨潮时的海边,第一波、第二波潮水悄然而来,起初你是无意识的,好像是又一个熟悉的套路故事,接着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潮水一层一层漫上来,当慢慢堆积的潮水排山倒海般扑面...[详细]
-
王方晨《花局》:时间悬停的小说叙事现场
长久以来,王方晨的叙述聚焦点都是脚下的“乡土”。虽然写作空间不断变换,但始终没有将视野离开他熟悉的“乡村”和“小镇”。他不仅长期关注和书写乡村世界,还极力通过语言文字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至今他已围绕“...[详细]
-
池上小说近作:那些被忽略了的痛苦
读池上的《在长乐镇》《桃花渡》,仿若自云深处走出一个艳影,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袅袅线香,爵士乐低低盘旋;这个艳影又频现于现世生活的风雨,伤心迸泪。几年前,与池上聊,池上说,这些人物原型与情感心理,她用...[详细]
-
散文的六个叙事特征
内容提要:西方的文学范畴包括小说、戏剧、诗歌,不包括散文。中国传统的散文概念与西方的散文概念近似,也认为散文处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中国现代文学范畴包括小说、戏剧、诗歌与散文,从而将散文纳入文学范畴。本...[详细]
-
缱绻在“榆园”的永恒诗意
农村题材的小说既好写,也不好写。有几个不错的故事,有几个说得过去的人物,可能就是一部小说了;说它不好写,是往往流于表面,容易囿于对政策的一知半解,对农民的误解,对他们思想的隔膜,而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根脉...[详细]
-
王蒙《笑的风》:主体认同、个人史与生命的辩证法
在共和国一代作家中,王蒙无疑是个人身份与主体经验都颇为复杂的一个,作家、学者、官员的多重身份,加之特殊的历史遭际与执着的主体承担意识,注定了他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然而,不管在与共和国...[详细]
-
徐月红《有你真好》:朴素里的独特
说真的,当我从作者手中接过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心不在焉,更多的是忐忑,那段时间我正经历着重新找工作的困扰:这个不行,那个不适合……心里为此纠结着。我无法确认自己能否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更不能承诺能够写...[详细]
-
王春林:评邵丽长篇小说《金枝》
与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拥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相比较,中华民族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心理。正是在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牢固家庭或家族观念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史上才会出现一系列可以称之为“家族小说...[详细]
-
童年、乡愁与地域美学谱系
徐迟先生为《瓦尔登湖》的中译本作序,一再提示读者,与梭罗一同“返归自然”,“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才能领略此书的深味。戴小雨的《大雪是被子》,没有徐迟先生所说的那么“浓缩、难读、艰深”,但我还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