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丽君跟我们一样,都是这世界与妈妈走散的孩子”
小说的标题出于程永新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诗歌,题为《感觉的流浪》(《上海文学》1986年第10期)。尽管从《感觉的流浪》到《我的清迈,我的邓丽君》,这中间隔着风起云涌的三四十年,也隔着程永新“一...[详细]
-
《霜天自在》:栖居心灵的自在言说
《霜天自在》《霜天自在》,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版,是作家方英文最新出版的散文集。这部集子精选了作家历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力作,回眸岁月变迁,浓缩了一位文化人的心路历程。身为小说家,方英文在他的三...[详细]
-
红孩《风吹麦浪》:好小说的结尾艺术
最近几天,夜里多梦,想来真是难遇,一部文学作品的“好”,让读者平静的睡眠浮出一堆梦来,这应该是最大褒义的注释吧。之所以会有梦,细思一番,原来是对小说结尾的未尽之言抱有太多猜测,像谁在夜里敲打你的窗,让...[详细]
-
近年来农村“新人”形象书写的三个维度
摘要: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日益加速,从“乡土中国”转向“城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是乡村现代化的时代主潮。创造能够表达时代要求、与时代同构的人物形象是当代文学书写中国经验的重要...[详细]
-
作为方法论的“六道轮回”
莫言在2006年5月所做的题为《中国小说传统》的演讲中自陈:“写完了《生死疲劳》,我才可以斗胆说:‘我写出了一部比较纯粹的中国小说。’[1]”他甚至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生死疲劳》来怀念中国古典小说。...[详细]
-
林超俊长篇报告文学《黄文秀》:生命在美丽中绽放
近些年来,在中国广泛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既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丽篇章,也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反贫困举动。在这样伟大艰巨和崇高的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忘我拼搏、智慧创造的前线英雄,他们将自...[详细]
-
孙晓青长篇纪实文学《高原长歌》:澎湃着献身祖国的万丈豪情
当我读到全书最后几行文字的时候,我又一次被孙晓青关于高原颜色的描绘感动了。他说,“高原军人在守卫这片国土的同时,也被这片国土给自己的人生染上一层生命的底色。如果说生命也有颜色的话,我愿意像高原军人那样...[详细]
-
章剑华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报告的成功,文学的成功
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却不可小视。尤其20世纪以来的这100年,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小康大梦,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奋斗,其坎坷、其曲折,其坚苦、其...[详细]
-
史诗研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以下简称“三大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伟大英雄史诗。从篇幅、规模、歌手数量或活形态流传来看,当属世界罕见。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详细]
-
陈涛的池沟村与梭罗的瓦尔登湖
《山中岁月》 陈涛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出版陈涛的《山中岁月》,我读得很慢,十四万字的小书,读了一个星期,读的时候,经常停下来,想象那个叫甘南的远方。我的目光跟随陈涛的文字走进了冶力关镇和池...[详细]
-
用心用情续写“春天的故事”——读李子彬《我在深圳当市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重...[详细]
-
他让传奇熠熠生辉——简评李子彬新书《我在深圳当市长》
如果赋予城市以人格化,那么深圳与上海、北京等都市有着巨大的形象差异。上海百年的浮华与绚烂、虚荣与高傲,可以用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的美人来比喻;北京因其抹不去华彩的古老、厚重与博大,给人一种彬彬有礼、学富...[详细]
-
深圳发展关键时期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我在深圳当市长》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李子彬在深圳高新技术工业村现场办公一九九九年十月十日李子彬在首届高交会闭幕式上讲话欣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曾任深圳市长的老领导李子彬出版了他的新书《我在...[详细]
-
《女工绘》:将往事凝存文中,以抵抗遗忘
《女工绘》所保存的社会真实是广阔世界的一部分,刘庆邦关于这一隅的回顾和思考,是对阅读者的一个召唤或提醒。身处时代境遇中的人们,只有对“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拥有在现实经历中明辨当前...[详细]
-
《南京不哭》:战争创伤的见证与书写
郑洪的小说《南京不哭》作为一部书写战争创伤的作品,以历史的文本化为读者回溯了中国永远不能遗忘的战争创伤。在小说沉重而冷峻的语调叙述之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被凌辱、蹂躏、虐待的画面被一一细致刻画,再一次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