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郁:在表现主义风潮里——崔云伟《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序
蒙克:病中的孩子要是没有看过鲁迅的藏画,想深谈他的审美趣味,总还是隔膜的。我当年第一次阅读《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死魂灵一百图》,就惊奇样式的超常和内容的鲜活,传统西洋绘画的影子几乎淡去...[详细]
-
陈应松《森林沉默》:风尘磨尽,苍山不老
今年是湖北作家陈应松到神农架的第二十个年头。2000年,他只身一人离开大城市武汉,到偏僻的神农架山区。“那时候感到生活的库存没了,于是,我要求到神农架去。”他出生在湖北中南部的公安县,与许多从村镇走出...[详细]
-
诗人笔下的散文表达
杨雪先生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散文家。我这样界定,不是因为他出版的诗集多于散文集,发表的诗歌数量多于散文的篇目,而是他的个性与文本。习惯上我们都称杨雪先生为雪哥,叫起来顺口,听起来亲切。他本人也具有亲...[详细]
-
索耳《伐木之夜》:叙述者,声音和小说的真实
我一直坚信小说的真实性建立在叙述者的腔调上,而不是细节的写实。《伐木之夜》印证了我的想法。作者索耳曾在一篇创作谈《什么才算是“中国式细节”?》里提到两个具有等同性质的概念——“现实主义白描”和“中国式...[详细]
-
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一次冒险的文学旅程
胡学文长篇新作《有生》(《钟山》2020年长篇小说A卷),力图呈现的是塞外百年家族故事与乡村图景——这正是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叙事偏爱处理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更是对写作者最富诱惑的召唤和最具难度的挑战。已...[详细]
-
毛晓春《纸上低语是故乡》:追梦人生皆是真,回首故乡总关情
今年4月初,听同事说到毛晓春老师,便随同前往拜访,第一次到了凤凰山下,见到了毛老师新建的大院子,收拾整洁,绿意盎然,让人心生欢喜。中午吃了他家精心准备的午饭,饮了他家自酿的杏子酒,还顺带拿走了一张他的...[详细]
-
“大刀”精神所折射的中华民族诗史本质
郭澄清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大刀记》自1975年出版后,就广受读者喜爱,被改编成电影、戏剧、评书、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2019年,《大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再度引发关注。历史小说...[详细]
-
姜东霞长篇小说《崖上花》:重构中的光明与温暖
《崖上花》以特定的时代并置身于乡村的农场为叙事平台,首先题材不多见,再次书写策略及表现手法也颇具特色,甚至对常规的阅读经验具有一定的冲击。表面看《崖上花》的结构并不复杂,也就是以时间为轴,主要人物及情...[详细]
-
《卧槽马》的“身体隐喻”叙事
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表现一个军转民之化工厂的前世今生和不断死而再生的历史命运。作家巧妙地避开工业题材的生硬冰冷,引入此前一批后现代女性作家经常使用、如今已然锈蚀的“身体”概念,向“身体”注入正面价...[详细]
-
以时间为方法:中国小说现代转型论
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问题,实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一部分。这无疑是学术史上殊为关键的问题。不过,在不少人看来,这已经不是“问题”或是已经解决的问题。然而,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经说过:“吾侪若思养...[详细]
-
刘诗宇:文学与超能力,超现实手段与现实问题
一、如何讲述一个有关“超能力”的故事假设你有一种超能力,可以用想象中的任何女人,注意,只能是女人,去“替换”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的周围或这个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问题...[详细]
-
苟志和:旷野中的“先知”——读梁鸿《四象》
“他们和我一起回来了。”当父亲浑身颤抖着说出“韩长老去天家都二十几年了”这句话时,韩孝先就是这么说的,他说:“爹,这是立阁爷,这是韩长老,你肯定记得吧?这是灵子。”他又说:“他们和我一起回来了。”韩立...[详细]
-
房伟:文学史时间中的高晓声与陈奂生
当代文学史将高晓声当成反思文学、改革小说的重要代表,特别是“陈奂生系列小说”,更是鲁迅之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文本。(1)表面上看,高晓声属于“思潮性作家”,也很难超越思潮本身的限制。但是,这些年随着...[详细]
-
白烨评里快:逼肖生活的艺术真实
《不在名册的村庄》,里快著,花城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48.00元里快是一直在内蒙生活、工作和写作的作家。他的本名叫李魁,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先后有《老泉井风情》《雾满长河》...[详细]
-
小世界与出门远行——新发现余华小说、散文考论
摘要:余华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但他的“集外之作”却鲜少获得关注。通过对余华曾工作过的海盐县文化馆的探访,新发现余华创作于1983年至1986年的小说5篇、散文2篇及笔名一枚。新发现文本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