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小青《不易堂》:于寻觅中传递情感与信念
范小青最新的长篇小说《不易堂》,初看标题,便能品出一股浓郁的“苏味”。细细读来,小说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令人宛如置身于纵横交错的苏州小巷中,跟随作家步步深入,读者也像踏进一座古朴的苏式老宅。在这...[详细]
-
《为珠峰测高的人们》:写出英雄的精神之美
钟法权的报告文学《为珠峰测高的人们》讴歌“最美奋斗者”——国测一大队英雄群体,读罢深深为英雄们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举所感动。报告文学的魅力,在于能够真实记录时代的风云,直...[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社”与香港文学的现代转型
1921年,罗五洲在香港创办“中国文学研究社”,该社以函授教学形式培育学员,定期印发讲义,推出的出版物除以期刊形式出现的《文学研究录》及《文学研究社社刊》外,还有以函授资料形式出现的《中国文学研究...[详细]
-
左翼文人 对香港文化的建构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内地文人带着未竟的文学理想南下香港,《立报》《大公报》《星岛日报》《华商报》《文艺阵地》《文艺青年》《大风》《时代文学》《大众生活》等报刊在香港创刊或者复刊,香港成为重...[详细]
-
《雄安人家》:荷花上的乡愁
作家吴海涛以散文见长,新近出版了散文集《雄安人家》。不过,吴海涛写的不是雄安的现在和未来,而是雄安过去的乡村生活,儿时的记忆。他的故乡就在雄县,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现代雄安的一部分。他用自己永远...[详细]
-
黄德海:叙事,细节与戏——短篇小说零札
前些天,看走走《无声的细节:小说的“读到”之处》,忽然意识到,我们惯常称谓的细节,在小说中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不断被发现。书中讲到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小说主人公埃里卡乘坐有轨电车,她看不起那...[详细]
-
王子君《一个人的纸屋》:闪闪发亮的情志艺术光芒
对合格的艺术作品评判,沃罗夫斯基认为:“第一,它是否符合艺术性的要求,也就是总的来说,它是不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第二,它是否贡献出了某种新的比较高级的东西”。为此别林斯基更说,对一部作品的评判,首先...[详细]
-
新时代新农民的“创业史”——评王清平长篇小说《流转》
人民需要文学,时代需要书写。中国当代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而近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土地制度,又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从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详细]
-
向“生活”开拔——从文清丽《我们的“流金岁月”》说开去
在有关“军旅生活”的书写中,“军旅”与“生活”往往是黏合在一起的。又或者说,在有关“军旅”的书写中,“生活”总是作为“军旅”主要人物品格的点缀、试炼而出现。“生活”的部分,以正面烘托或反面衬...[详细]
-
逃离与坚守的双向颠覆——读李浩然《逸人》《凤头鹦鹉》
当现实变得压抑而沉重,逃离还是坚守,成为一个被反复追问的命题。李浩然的《逸人》与《凤头鹦鹉》两个文本,隐含了对困境的共性叙事,“现实”与“幻象”的同构使文本具有高度相似的症候性,却又提供了截然...[详细]
-
创意写作视域下中国化非虚构性写作概念探究
● 摘 要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详细]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异秉”和“气理”
我在谈及小说写作的时候,常以作家叙事的“感觉结构”的概念来思考、分析作家处理现实生活的叙事策略和方法。我觉得,面对历史、现实世界和生活自身的存在结构,作家一定都会有他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辨析...[详细]
-
童话故事的反向度书写——评张天翼《白雪》
只要读一下开头“就跟很多童话故事一样,有好人坏人,有继母,有矮人,有婚礼,有一些小动物,有跟动物说话的女孩,有勇士,还有个快乐的结局”的这一段文字,再联系小说的标题“白雪”,那些曾经接触过格林童话的读者...[详细]
-
“新南方文学”的写实路径与多元价值——以近年来广东非虚构文学创作为例
相比较“新东北文学”,“新南方文学”或曰“新南方写作”的命名似乎更具不确定性。“新东北文学”的空间所指无疑是比较确定的——从地理版图上看,“东北”包含的范围应该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加...[详细]
-
潘海天——在火星建设美丽新世界
胡学文创作丰厚,今年在《钟山》第3-4期上连载推出三十多万字的新长篇《龙凤歌》。篇题“龙凤歌”之“龙凤”有三重意蕴:第一,指马秋月的剪纸和绘画中常见的龙凤形象;第二,取龙凤呈祥之意,勾连数对传奇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