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大地上的诗歌书写——诗人黑小白印象兼评诗集《黑与白》
人生仅有一次,故而应持以勇敢尝试之心。博尔赫斯曾言,世间所有的必然皆源于偶然之交汇。第一次见到诗人黑小白是在甘南临潭中国作家协会扶贫基地,李晓东主任召集的采风活动丰富多彩,使我能够与当地作家...[详细]
-
读《谁在敲门》《红砖楼》:罗伟章的变与不变
在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里,罗伟章无疑是一位勤勉而富有探索精神的行者。近年来,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可观,质量更是上乘,屡屡入选各类权威文学选本及排行榜。而成绩的背后,是他对文学不懈的追求与勇于自我革新...[详细]
-
现代性:被“看见”和记录的困局
《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洪涛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6月出版,501页,98.00元《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的主章节围绕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卡夫卡小说和奥威尔小说三种文学经典展开,各部分...[详细]
-
王选《世间所有的路》:从个体行走抵达世间共情
日常生活的本相,一直是作家着力书写之要义。王选《世间所有的路》这本书,既真诚呈现足迹与心跳的本真声音,描绘不同阶段行走路上的生活质感和精神纹理,又深情关注同行者或处于相似状态中的人们,体味他们...[详细]
-
志存高远 持之以恒——《学术之道》读后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杨庆存的新作《学术之道》,自述其学术探索之路、治学所获与感悟。这本书全方位展现了他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远大抱负,生动体现出一代学者勤勉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详细]
-
生态文学:构筑一种人类世的大文学观
长久以来,作家、批评家和学者对生态文学的隔膜和误解太深。在笔者看来,生态文学的崛起,已经对传统文学观构成了一种缓慢但坚定的挑战,我们必须好好地领悟这种挑战中暗含的启示,才能更好地从事文学事业。...[详细]
-
情爱、历史,或梦想的诗学——论朱山坡的诗
摘要:朱山坡的诗歌作为一种隐秘的“开端”塑造了其作者身份和文本质地,在诗集《宇宙的另一边》中,朱山坡借助梦想的魔法,在情爱与历史中来回穿刺,建构出风格独具的诗写文本,一方面,情爱和历史作为主题结构...[详细]
-
图像时代的文学生存——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及同名影视剧对读分析
摘要:针对文学影视化这一热点话题,目前宏观层面的倡议、讨论较多,有针对性的细读分析较少。本文从人物形象、情节场景、思想主题等方面对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与张大磊导演同名影视剧展开细读分...[详细]
-
“反常识”的历史观,激活鲜灵的思想
《猫眼看人:历史如何“反常识”》一书由一对父子关于养猫养狗的对话展开,儿子想养猫,可是父亲的反应相当决断和不容商量:“猫是奸臣,是最无情无义的东西,狗才是忠臣。”人们对猫狗的不同选择,其背后有一定...[详细]
-
我的2024:一个出版人的调研报告
2024年的出版形势略显不好,6至8月,我这个很少外出调研的人陆续到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等地进行调研。其实我以前不太喜欢调研,总以为自己“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从这三个月的调研经历和结果来看...[详细]
-
致敬“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简评“新工业诗歌”
长久以来,工业化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重要地位,工人阶级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豪感。这些沉淀在历史中的社会共识、政治共识正是工业题材创作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也是将“新工业诗歌...[详细]
-
透视乡村内涵及现代性面向
乡土小说是百年中国文学最辉煌的部分,对乡土小说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大体而言,研究者们多是立足于文化启蒙或现实变革的视角,意图将乡土社会的变革与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和社会变革结合起来,表达对现代...[详细]
-
谁解这嬉笑下的悲欣——《请在我脏的时候爱我们》读札
我们对作家陈建功的期待实在太久了,尽管时见其随笔短章,但他的小说却一直在许多读者的祈盼中。熟悉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读者,无不熟知和深爱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丹凤眼》和《飘逝的花头巾》,以及广...[详细]
-
紧贴地气,深度开掘生命底蕴
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那种高高在上的玄虚之感减少了,大文化散文的热度在消退。创作者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活日常,以平和且真挚的笔触,去书写朴素凡常的人、事、物。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诗意,在底层书...[详细]
-
《司马相如西南行》:文化交融与历史意义的深度阐释
读王军的《司马相如西南行》(成都时代出版社),我的脑海里突然涌出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句话:“传叙文学是文学,然而同时也是史;这是史和文学之间的产物。”《司马相如西南行》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讲述司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