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重新讲述西部——当代西部散文“再出发”的方向与意义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文的国度。中国古代散文在数千年间一直是文学大宗,成为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进入现当代文学阶段,虽然散文文体的地位有所变化,但这样的功能不同程度依然存在。特别值得注意...[详细]
-
林翠云:丝路嗅景——以沈苇《西域记》为中心
摘 要在散文集《西域记》中,沈苇试图从最为寻常普通的日常物质生活与地域风物处落笔,以“小”口径去看“大”历史,着重关注浩瀚西域历史与新疆史料中那些“光晕”不足的舶来之物。在这其中,随着丝绸之...[详细]
-
文学:仰望月亮的呼唤
继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之后,杨晓升的第四部小说集《龙头香》,2024年摆在我的书案上。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出版后的一次讲座上,有读者提问:当年,您已是正局级单位的处级...[详细]
-
贾梦玮散文——历史沉思和人世间凝视
作为编辑家,贾梦玮主编的《钟山》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发生器”,自有其高标的显示度;而散文家贾梦玮却一如他的为人一样,低调,不事张扬。贾梦玮自己的人生行旅也是一篇颇有意味的励志散文。...[详细]
-
承载生活细节与温情脉络的时光诗笺
“老舍文学院·文学会客厅”优秀作品分享研讨会,以专家研讨,学员分享的形式,给青年作家持续输送营养、给予激励,让作家与作品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文学会客厅第6期由白烨、韩小蕙、梁鸿鹰、徐则臣、杨...[详细]
-
文明是多元的,历史书写亦如此
凡天才原创之作都内涵丰富,为后世灵感之源泉,思想之根基;凡经岁月洗礼存留至今之作均反映时代,又穿越时代,把探寻现实的触角伸展到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激励思想的无限再生。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文化的象征,尽管...[详细]
-
扬之水《问学记》:在文字间感悟“问学”真章
扬之水的《问学记》中那些文人文心文事,看似是简单的文字述说,读来确能使人心有所悟。“有事,弟子服其劳”,这句话无论何时读来都会让我的心为之一颤。扬之水是这句话之精神的践行者,她曾在日记中这样记...[详细]
-
《路遇见路》:在路上,拾起普通人的日常
裘山山兼具“军人”“作家”“女性”三重身份,这使得她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从进藏女兵到农村妇女,从军旅题材到日常书写,她始终以温和的笔触、饱含人性光辉的视角,温情脉脉地书写着她眼中的世界。对于...[详细]
-
高建群《中亚往事》:马镰刀的英雄之旅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各具特色的文明。受当时交通及传播媒介的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这两种文明相互隔绝,彼此互不影响。大约3800年前,游牧...[详细]
-
《寸铁笔记》:“思与诗”的双重能力
在我眼里,很少有作家像蒋蓝一样,平时缄默,但一旦发言,就有滔滔不绝的言说能力。这在他诸多著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他写蜀地,写土匪和异人,这些篇章华丽且激情四射,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他的文笔与类似写...[详细]
-
《“四叶草”论丛》:文学批评对话意识的自觉
《“四叶草”论丛》由王力平《水浒例话》,郭宝亮《沧桑的交响》,桫椤《把最好的部分给这个世界》,王文静、王力平《文学是一次对话》4部著作组成。这4部著作的评论对象不尽相同,但都聚焦文学经典与文学...[详细]
-
将岁月化作诗行
南策英先生的诗词集《岁月留痕》最近出版了,我与诗人长期有联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睹为快,拜读后,获益良多。作者细腻的笔触将岁月化作诗行,每一字句都如同鲜活的音符,奏响人生的乐章。《岁月留痕》以...[详细]
-
《学林追远录》:群像肃默 静水流深
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王宁先生的散文,忍不住推荐给媒体的朋友,想让更多的人读到。记得当时我对朋友说的是:“这种文章,只有王宁先生能写得出来。”今天,读罢这本完整的《学林追远录》,我心底冒出来的,仍然是...[详细]
-
向内的非虚构与时间的隐秘地
我应该是很早就读过赵晓梦散文的人。1993年,我编了一本名《花事缤纷——中学生内心世界探微》的书,收入作品12篇,其中一篇即为他20岁以前写的长篇散文《痴痴的文学梦》。如果说他十几岁生发的少作《痴...[详细]
-
《亲爱的,二进制》:科学与艺术共舞的时代之歌
作家唐墨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二进制》延续了此前的一贯风格,处处彰显出开放多元的独特气质,故事仍然发生在上海这座多元文化交汇、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国际化大都市。小说以科教兴国、上海科创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