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着银河的爱情——《月亮街》解读
作为一名至今在部队供职,并且从事军旅文学创作的作者,我一直对军旅文学新人新作品充满着很强的好奇心。军旅文学是一片坚硬的土地,生长于斯,耕种于斯,既希望看到这里长出钢筋铁骨的大树,也希望看到惊艳...[详细]
-
莫言《鳄鱼》:一部具有鲜明现代性特征的反腐力作
《鳄鱼》,莫言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23年6月版莫言先生新近推出的《鳄鱼》,被称为一部“从小说家到戏剧家华丽转身之作”。作品以四幕剧的形式,艺术再现了因贪腐畏罪逃亡美国的贪官单无惮在国外与妻...[详细]
-
鲍尔金娜《良夜尽头》:为什么世界还这么美
初读小说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表面上看是来自人物形象的锐利、故事情节的紧张、环境氛围的压抑,但仔细回甘,却会发现它还来自富饶有机、充满质感的生活经验。从“...[详细]
-
妖娆的世间风景
云舒是一位生活扎实、厚积薄发的作家。签约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以来,她的创作激情被强势点燃,相继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小说月报》《人民文学》等期刊发表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开始引起越来越...[详细]
-
文学作为一种“神圣信息”
主持人:杨庆祥 宇宙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神学上的光?——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是物理学上的原子、中子、量子?——在粒子的不断裂变中,物质诞生了。是语言学上的一个元音或辅音?——人类借此得以说出...[详细]
-
江飞:“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
人们戴着口罩,心有余悸地走出家门,走向广场、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城市各处,或不远千里万里回到故乡。重归久违的熙熙攘攘、众声喧哗的生活世界,一如置身于信息爆炸、真假莫辨的互联网世界,不免让人恍...[详细]
-
艾翔:或许是在信息流中雀跃而非溺亡
一 自从出现了“文学失却轰动效应”的惊呼后,圈内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自我调适,除以某种自我保护机制脑补出了很多有力的与牵强的理由,说服自己文学本来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不是社会的全部,更不是皇冠上的...[详细]
-
刘诗宇:第一个人,与第一个夜晚
一、假如施耐庵曾与猛虎搏斗 即便有了更便利的写作方式,更丰富的信息获取,我们也并不敢说今人写的诗一定碾压李白杜甫,或者每年数以千计的新长篇小说中有一部可能比肩《红楼梦》《水浒传》。所以一切...[详细]
-
文学关键词·信息 | 文学作为一种“神圣信息”
主持人语:文学作为一种“神圣信息” 主持人:杨庆祥 文学与信息只有在信息被严重数据化、即时化、功能化的情况下才成为一个问题。在神圣信息时代,文学和所有的存在一样,本身就是神圣信息的一种。但是...[详细]
-
读书,是至上的愉悦
关键词:孙犁 《野味读书》 《野味读书》 孙 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读书兴趣的培植与养成,其根源一半在于天性,一半来自勤笃。对于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犹如一日三餐,恰似晨兴夜寐;爱书人遇到...[详细]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关键词:胶东散文 焦红军 十年磨一剑,出鞘见锋芒。焦红军的《跃动的半岛——胶东地域散文论稿》一书,精选作者从2012至2022年的评论文章28篇,是他十余年立足胶东散文、辛勤耕耘、躬身实践、深入思考的结...[详细]
-
走向与作品、作者、读者相遇合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文学批评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或者说,我们需要建构怎样的文学批评,这是当前文学理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文学批评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文学类的期刊和报纸刊发大量的文学批...[详细]
-
《同事G先生》: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读者评刊】 《同事G先生》是《十月》2023年第2期的一篇散文。静静地读完《同事G先生》,眼前便浮现一对上海夫妇,他们精明、圆滑、左右逢缘,精于人情世故,有着上海本地人以生俱来的天然优越感。读者...[详细]
-
《千里江山图》贡献何在?——兼谈类型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的文学贡献是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来评价这部小说? 假如像大家说的那样,《千里江山图》是作家孙甘露写出的一个杰作,他也是杰出作家的话,那他对我们的文学史,对我们这个...[详细]
-
《浮日》:对故土蚌埠的乡愁纪念
关键词:《浮日》 乡愁是一种漂泊的情感,与漫漫人生相随而行。乡愁也是中外文学发展中历久弥新的创作主题。吴然,一位出生在安徽蚌埠,却在初度之年随家北迁他乡且长期从事文学研究评论的知名学者,在年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