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同事G先生》:​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读者评刊】

《同事G先生》是《十月》2023年第2期的一篇散文。静静地读完《同事G先生》,眼前便浮现一对上海夫妇,他们精明、圆滑、左右逢缘,精于人情世故,有着上海本地人以生俱来的天然优越感。读者的思绪,被文中的人际关系浸润着,向四面八方辐射。安安静静的描写,娓娓道来的叙述,小市民的形象活脱脱就呈现在你身旁。

散文在人物形象、语言特征,文化习俗上突出地域特色。读罢,你能感受到上海的伊侬方言,上海人的精致穿着,上海人的饮食文化,上海人的精明世故,以及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我与G先生的相处,从开始的和谐到最后三观的不同,以时间为轴线,又有时代的跨度。

文中这样描写G先生:

“头发梳得光光溜溜,上海话这叫头势清爽。他每天的穿戴,衬衫、T恤和裤子都是熨烫过的,呆板的笔挺,就连牛仔裤也烫出了一条明显熨线。连穿着的式样、颜色都中规中矩,纽扣总是扣到最上面的一颗,永恒的灰、蓝、米、驼系列,搁在人堆里显不出他来。G先生长着一张没有锋芒的脸,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这是我们印象中典型的上海人的形象。温文儒雅,文质彬彬。这让人想起了上海疫情期间看到的视频,上海人即使下楼做核酸也要打扮得十分正式,注重形象,西服领带皮鞋,正装出行。而广州人却十分随意,穿着拖鞋就直接下楼了。虽然视频不能含盖全部,但是地方文化的差异自然也会体现在穿着方面。品读文章,就是在品读地域之文化,品读文章,就是在品读地域之习俗。

文中通过我与G先生的相处,折射出我,我的爷爷,我身边的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

我在爷爷的光环下生活了几年。那时的我,住着四合院,工作是主流大栏目的编辑部。周围的人对我都十分的客气,经常找些理由和我套近乎。我就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结识了G先生。爷爷过世后,我的境遇急转直下:

“以前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渐渐地疏远了,他们对我毫不掩饰,表里如一,连口不对心都嫌费事儿了,脸上的表情和心里的想法是严丝合缝的一致。”

爷爷百周年诞辰活动,我邀请一位熟人作家参加,“她连话都没听完,马上打断我‘不,这一类活动我是一概不参加的,包括冰心的,不用给我发请柬。’我知道她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因为过去冰心活着的时候,她管老太太叫:娘。”

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复杂关系,从我爷爷在世前,到过世后,被作者剥离得清清楚楚。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把人性的复杂多变展示得淋漓尽致。生活中我们见到太多这样的例子,你春风得意时,车水马龙,鞍前马后;落魄了,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际关系。

日常里,形形色色的人都生活在我们周围,G先生就是其中一位。G先生总是提醒我,要面对现实。以至于爷爷去世后我们住的四合院交公了,G先生夫妇始终难以释怀:“她爷爷,共产党嘛,把东西都捐掉了,什么都没给她留下!”在G先生夫妇眼里,四合院是爷爷最大的一笔财富,最后交公了!他们无法理解。在北京,这是多么值钱的一座宅院啊,为什么不留给后一代?而我,懒得和他们解释。作者道出了自己主张与思想:

“我从来不会质疑我爷爷的选择,更不会怀疑他坚定的信仰,那是他们那一代人为之献出一切,乃至生命的理想。或许物质时代以后,人们已经漠视、不理解,甚至否定,而作为我是无比尊重和崇敬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随着G先生夫妇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的虚荣心、优越感、高高在上的自我满足感在入住高档小区后益发彰显,逢人就吹。从那以后,我与G先生渐行渐远,道不同不相为谋。

G先生看不起作者那点收入:“你学的这个专业没什么用,根本赚不到钱,你看某某,电影学院毕业后跟你分到同一个单位,辞职不干了,去广告公司做文案创意,赚了大钱,在美国都买房子了;还有那谁,也是你学校毕业的,家里有钱,给她买房买车,现在又找了一个有钱的男朋友,结婚后,要去美国生孩子了……”

看见我在报纸杂志上发的文章,不屑一顾地撇在一旁,“你一个小文人,也只能捅捅报屁股,赚点小稿费。

这些句子,真实地道出了社会现状,道出了生活的滋味。在一切向钱看,赚到钱才属于人生赢家的模式下,还有多少人在坚持着个人理想?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为了生存,多少人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我也是一名作家,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这些所谓的爬格子作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沉得下内心,抵得住风尘,才能坚守初心,把理想和热爱坚持下去。

诚然,生活中,工作是为了生存,写作是热爱生活。有人曾说过:“写作可以疗伤,追逐美,求真,向善,寻找同路人。”此言不谬。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写出生活的滋味,深入人心。真情产生力量,真诚产生高贵,真实产生伟大。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充满烟火味、世俗味、人情味。

“人们在物质的狂欢里,一晃几十年,有扎实的物质,也有迷失的精神。人性有着多重的维度,它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高度,这个类似于玄学的东西,可以深不见底,可以浩渺无边,还可以温润如玉,更可以高山仰止。”作者抛出了出自己的见解,并在结尾处安排了老一辈革命家瞿秋白在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前,欣赏着橱窗里闪烁的霓虹灯这一小片断。这个片断,是在对现代人的鞭笞与指引,是作者在直面自己的内心。也是在告诉读者,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流血牺牲与无私的奉献。我们不能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己,只有正视你自己,才不会在前行的征途上偏离方向。

品读《同事G先生》就像在品读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人情冷暖。用心品读,你一定会感受到它的特殊味道。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