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末辣椒酱》:生存苦境的冷静书写
王啸峰的《芥末辣椒酱》(载《收获》杂志2023年第3期)这一旨在冷静呈示当下时代普通民众日常生存苦境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要采取一种如此特别的命名方式,恐怕与小说中的这样一个细节紧密相关:“陈泽看见是...[详细]
-
宏大理想的微观言说——21世纪作家的身份认同与日常生活叙事
身份认同是主体在主体间关系中,反思与建构自我/个体/群体属性,而形成的主观肯定性态度。身份认同常由“话语”所构建,正如霍尔认为身份是“建构在许多不同的且往往是交叉的、相反的论述、实践及地位上...[详细]
-
破碎的与完整的,隐秘的与日常的
1Part.1碎片读罗伟章的乡村题材小说,常常有“破碎”的感觉,同样是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种语言,在其他人的小说中可能是一个典型、一个问题或一种特色,但在罗伟章的小说里,你会感觉这是一个“碎片”。...[详细]
-
扎根京津冀文化热土的散文创作
吴海涛的新出的《西山霁雪》这本散文集,装帧美观,编校精良,相较于他之前出的其他散文集,形式和内容上都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不仅标志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新境界,而且也迈进到了当前数十万散文写作大军所...[详细]
-
何凯旋:在《图景》中创造历史
《图景》,何凯旋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3月阅读小说集《图景》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让人心力交瘁。不是因为每一篇篇幅的长短,而是由于作者的叙述给阅读带来了巨大挑战。何凯旋是小说领域的老兵,以文...[详细]
-
张学昕:诚实的短篇小说
我在阅读和分析雷蒙·卡佛的短篇小说时,曾经谈及他的叙事策略以及写实和虚构之间的微妙关系。应该说,这也是直接影响并决定小说形态、叙事方向和文本价值的重要问题。小说“说”什么?如何“说”?作家...[详细]
-
王东东:大象的退却,或江南的对立面
以“中原”或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观察到一种文明不断南移的现象,这一文明或教化的南移,和政治权力中心的逐渐北进又构成奇妙的关系。一个比较早的关于南方的想象竟然来自孔子:“子...[详细]
-
李欣蔓诗集《裂变》:诗意乡村的守望者
阅读李欣蔓诗集《裂变》,近200首有关乡村的诗歌,饱蘸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感觉在她走过和未走过的乡村,因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而发生着深刻的裂变。诗人自身也在为这种伟大壮举的抒写中...[详细]
-
上岭,谁的心爱之物
一“头发对于凡一平真是多余之物。”接着我又想:“他要头发有什么用呢?打理起来多麻烦啊,哪怕一根他都不需要!”他白而胖的脸长得圆润周正,最是符合老一辈人天圆地方的审美标准,是吉人的天象;光洁宽阔的脑...[详细]
-
梁晓阳《文学中年》:“及物”之书
一作者在《文学中年》后记中自陈,这本书 “写出了自己想写的前辈的故事,也写出了自己和亲人的人生”。梁晓阳为我们勾勒了天堂山以及北流不一样的人物,他不再单纯地展示乡土中国的人物,在塑造人物的时...[详细]
-
当代文学与传统艺术“深情相拥”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而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传统艺术,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符号表意功能特性,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其他各门...[详细]
-
小小一株草蕴藏的时代意义
钟兆云的长篇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人民文学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以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为主人公。林占熺是《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详细]
-
匿名小说评论:发现优质青年写作者
网络媒介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讨论形式的转移。论坛时代,作者与读者在以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发帖互动,而后从网页转移到手机。公众号的出现更加方便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然而在即时反馈方面,仍然...[详细]
-
王选:一笔笔如木刻年画
第一帧:手舞大铁椎 王选居甘肃天水,我住在安徽合肥,相距几近三千里。彼此至今缘悭一面,可谓情浅。但我读过他三本书:《南城根》《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字里相逢亦如面谈,又可谓缘...[详细]
-
《王能好》:文学对乡村生活的一次重新命名
在魏思孝的长篇小说《王能好》中,王能好这一辈农民在土地之外还有很多去处:劳务市场、城市、工厂、开店……摆脱了饥饿等物质上的贫困,散漫自由的能好具有鲜明的个人生活风格。他“话多讨嫌”“节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