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兆珍长篇小说《倘若流年不忘》:真情难得
看到书名,就很想读。书名原先定的是《边界》,正式出版时叫《倘若流年不忘》。作者张兆珍,已经出版过一本长篇小说《芦苇花又开》,写的农村爱情故事。这本新书,写的是城市爱情故事。两个书名,就让我想到这...[详细]
-
一幅浓缩版的古代小说景观导览图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赵毓龙 胡胜 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近年来,对文学史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一大热门议题。特别是针对体多性殊、时空跨度广、艺术边界相对模糊的中国古典小说而言,如何为之撰“史”,以何...[详细]
-
肖建国、田瑛新近小说印象
熟悉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花城》杂志的,而熟悉《花城》发展的人也肯定都知道肖建国和田瑛这两个名字。因为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代初,共同主持《花城》编辑工作近20年,使之成为中...[详细]
-
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写作者
和杨劲松老师结识,是因为电影。他是一位优秀的电影人,在北京、香港多年从事电影工作,编剧、策划、评论、宣传……透彻了解,洞若观火,三句不离本行,谈起电影以及与电影有关的人和事,总是滔滔不绝,又极富感...[详细]
-
把共和国功勋镶嵌在浩瀚的星空上
黄传会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报告文学作家,《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是他刚刚出版的一部力作。作品一如他一贯的风格,主题重大,意义深远,文字华丽而铿锵有力,激情奔涌而光芒四射。 这些年来,黄传会...[详细]
-
《天地扬尘》:唯有真挚不可替代
在各路技术主义流行的趋势下,创作者真挚的情感越来越成为小说稀缺的品质。第一次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潘峰对小说艺术却有透彻的理解,《天地扬尘》跳出了把技术当艺术的窠臼,真挚地讲故事,真诚地对待小...[详细]
-
文学传统与新变中的“燕赵”想象
文学既是文化生产的内容,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诸多特征进入文学中,成为文学性的一部分,同时文学也在为文化创造丰富的意义形式,例如作为审美表达方式的象征和隐喻系统等。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详细]
-
霍艳:青年作家的形象呈现与人设建构
青年作家与前辈作家的一大区别在于,他们不满足于被媒体贴上各种标签,而是主动利用媒介来进行自我形象的呈现,将文学作品与作家形象挂钩,将文学创作变成一场“事件”。人们对于作家的接受,除了是对文学作...[详细]
-
金赫楠:读作家虽然短篇小说《鸡鸣不已》
一场乡村婚礼,“能回来的都回来”,亲戚们悉数到场,“我”与表弟、三姨、大舅、大表姐、小表妹们携儿孙们围坐一桌。久不着面的亲戚们趁此机会聚在一起,席间自然少不了家长里短的聊天,诉苦际遇命运的、喟...[详细]
-
贾想之想——贾想近作简析
单纯的认知,哪怕是哲学认知,并不给予诗语言,除非认知者因认知而生发了某种具有独一性的生命情态。在贾想的诗中,事件与哲学相遇后,具体击打着抽象。情感在其中缓缓走出来,对事件进行修正,并沾染了情感对...[详细]
-
《墟土》: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有一本著名的小说集,名叫《看不见的城市》。在这里,小说家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做旅行汇报的方式,虚构出五十五个想象中的城市。在这些想象的城市中,卡尔维诺试 图展开的,是对于一个普遍意义...[详细]
-
葛亮《燕食记》: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
“燕食”者,通“宴食”也。中国人常讲“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千余年来中国人的头等大事。饮食跟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舌尖上的记忆是深入骨髓的,以至于无论是宫廷庙堂还是...[详细]
-
“一间房”和一座城
前往沁多城的路上,我一直想象,那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草原是高原的草原,离天空很近,离人间很远;离雪山很近,离大海很远;当然会有鱼、鸟、花、草,还有零零散散的牲口;牦牛和藏獒是少不了的,而只要看见了牦牛和...[详细]
-
孙亚儒:“失语”的孤独与“异化”的人性
张中民的短篇小说集《奔跑的蚂蚁》描绘了一群普通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与生存状态,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的真切关怀。这部短篇小说集在表现主题与艺术形式上,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出了...[详细]
-
张德强:这个世界的知内情者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推出的诗集《大雪封门》,收录诗人路也2020年以来一百余首近作,其中七成被编入该书“南部山区”专辑。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2015年一次访谈中说,自己的写作从这一年起进入新的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