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青年写作的一种侧面:悄然生长的先锋气质
让我们谈谈吧,尽管青年写作就像一枚被反复摩挲的硬币,在它的两面都已留下了太多痕迹。一面是对同质化的不满,充斥着题材重复、腔调单一、经验匮乏等忧心忡忡的提醒;另一面则是对异质性的期许,写满了突破...[详细]
-
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真正的日常生活表达
“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这是罗伯特·麦基《故事》的第一句话。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故事的要素,只要时间仍在流淌,这个世界的运转就是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意识不...[详细]
-
险径、坦途与归路——读《误入孤城》
《误入孤城》的起点是寻找消失于历史瀚海中的一支船队。作者在幽微的时空留痕里勾勒出船队的行进路线,即它从W城(温州)驶向祁连山,而领队人叫马本德。 小说是一部传奇,城与人双线叙事描绘地方工业化历...[详细]
-
《电影小镇》:一个有“造梦能力”的作家
一穿越生活阴霾的一束希望之光我对余述平暗暗观察了六年。初看他像一个四川电视剧《傻子师长》里的“傻子”,其实他更像川剧中的“变脸”,技艺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对“欲、技、道”的游戏如同一个高级的...[详细]
-
梁文春:从身体视角解读《谁在敲门》
一、 以身体为中心的叙事20世纪中叶,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揭示了身体的境遇化存在和具象存在,颠覆了西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机械身体论。在梅洛-庞蒂看来,“身体已经不只是纯粹的身体,也是与世界互蕴互...[详细]
-
“我”的独处时刻与不完美的金色世界
1.从“迷雾河”说起宋迅已发表的小说都有个叫“迷雾河”的地方。“迷雾河”原型是作者贵州老家,不同作品里在空间维度上有所差异:有时是县,更多时候则是偏居一隅的小镇。不变的是“迷雾河”的样子:河流...[详细]
-
柔水之上的一块顽石
一 他的笔名让我颇为思量,仿佛面对一个矛盾体,这世上能做到“刚柔相济”的人决非凡夫俗子,即便禀性“亦刚亦柔”,然而在那方寸之间如何廓清世相? 这笔名也许是个诗歌意象,让人联想到一块屹立于一泓柔...[详细]
-
今日批评家 | 韩松刚:批评的勇气
我的批评观批评的勇气韩松刚现如今,批评家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混沌的鉴赏者。这样一种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文学细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文学批评中思想探索所面临的一些争论和疑难,但令人担忧的现实是“批...[详细]
-
孤城内外——评《误入孤城》
从《布偶》之后,陈河兜兜转转许多年,再次写了一个关于故乡温州的故事。对于每一个写作者,故乡就像是他的胎记,是他无论走过千山万水都不免时时回望的地方。故乡就是一个作家的大本营,他从这里出发开疆拓...[详细]
-
杨汤琛:抒情的秘术及其风度——冯娜诗歌论
关键词:冯娜的抒情诗是具有创造性与高度敏感性的词语事实,是对情感与美的不懈恢复;她的诗歌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悖论性语言构筑了曲折幽深的诗歌景深,诗人还借助智性来平衡倾斜的情感书写,在诗与思、意...[详细]
-
顾颖倩:与作家王忆为邻的日子
按照“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计算方法,我与王忆为邻,大约也是几百年修得的缘分。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王忆,是在南大的留学生公寓门口。王忆的爸爸把车停在了大门前,打开后备厢取出一个很小的轮椅。我见他...[详细]
-
咀嚼的三重境界
每位作家都是贩卖记忆的灵魂高手。当“80后”逐渐走向成熟,成为社会的担当和主力,该如何安放自己的青春记忆?甫跃辉最新长篇小说《嚼铁屑》是一部厚重又奇崛多姿的生命之书,是作者和父辈们的促膝长谈,...[详细]
-
在上海成为“诺亚方舟”之后
奥地利华文女作家、欧洲华文笔会会长方丽娜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到中国去》(载《作品》2023年第6期),以罗生特、理查德·傅莱两位奥地利“白求恩”式医生的真实感人事迹为原型与叙述主体,以中国外交官...[详细]
-
莫言《鳄鱼》:洞察心中的“鳄鱼”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一位善于发现现实、挖掘现实、写出现实和拷问现实的作家。无论是以民间的创作立场和悲悯的现实情怀创作出的《四十一炮》《酒国》,还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思维、文化和精...[详细]
-
海飞《苏州河》:倒映在波光里的英雄情结
一条河,一座城,一群人,牵起一段往事。作家海飞在小说《苏州河》中,通过描绘1949年新旧交替之际,上海市一位拥有丰富刑侦经验的警察陈宝山和他身边人的生活,展现了在时代更替的波澜壮阔中,个人命运的起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