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处都有生活,为何还需深入生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历史的发展进步源于人民无限的创造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样得益于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实践。当艺术作为一种独立形...[详细]
-
《深海夜航》:夜航的方向
朱文颖讲了两个历史故事,或者说,她在新著长篇小说《深海夜航》中,借着主人公欧阳教授同两位学生研究论文选题,讲了两个悲伤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相隔了一千三百年,相隔了四百公里,而说的,都关于隔绝、拒绝和...[详细]
-
《小狗榴莲》: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转换与升华
《小狗榴莲》书写的主要是小狗榴莲和老周一家之间的情感故事。 老周本来是不喜欢宠物的,但是小狗榴莲闯入了他的生活。老周最初对小狗榴莲是冷漠的,但小狗对他的回应始终都是热情的,时间长了以后,他...[详细]
-
一个喷嚏织就的“独头茧”——读蔡骏的《鲁先生传》
打喷嚏,本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应激反应,并无深意。可是,有的“喷嚏”一旦在特殊情境下打出,则显得惊天动地、不可小觑。如《诗经·国风》中那个抛弃发妻的男子被诅咒“寐言不寐,愿言则嚏”三生三世,晴雯打...[详细]
-
“后现代现实主义”的戏仿,抑或元小说的自我拆解?
怎样的“现实主义”,还“后现代”?作品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句:这个故事,是根据罗智的讲述以及他提供的材料写出来的。我和罗智相识,是在一次文学研讨会期间。那次研讨会在南方的沿海城市滨海市举办,研讨的主...[详细]
-
《夜色如水》:太湖烟霞紫,回荡着生活的余味
01 尼楠的小说集《夜色如水》在今年初问世。书名中一个“水”字,揭示了其小说的气质。水,是尼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湖水、雨水、夜色、月亮、草木等自然景象与景物,时常出现在她的小说中,使...[详细]
-
观照人世更观照人心的悲悯之作——读肖勤的《血液科医生》
乍一看《血液科医生》这个书名,我以为是对医院某一科室的深度采访,但读了小说的开头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这部小说写的是血液科的医生、护士、护工以及病人的群像,并通过他们连接起了医院内外,展现了...[详细]
-
在互文中寻绎南京大屠杀书写的可能性——评《石头城》
中外作家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写,已渐成气候。就小说创作而言,早期有黄谷柳《干妈》(1938)、阿垅《南京血祭》(1939)、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1938)、张恨水《大江东去》(1943)、堀田善卫《时间》(1955)等作...[详细]
-
王宏图《无所动心》:精神困境下的断裂与永恒
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讲求“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即天有其常道,人应坚守清净,寻求内心空寂,以达“逍遥”之境。对于人的生存态度与生命价值的探寻,王宏图的《无所动心》渗透出一种...[详细]
-
张霖《城的嬗变》:这座城,在他的笔下活了
如何把故乡写好,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不可跨越的一张考卷,在熟悉的土地写下历史的演变,在瞬息万变的当下写出发展的双翼,无不考验着文字写作者对故乡热血奔腾的深爱,以城市变迁细枝末节的关注及感动。《城...[详细]
-
当代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建设
与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中的其他文学现象不同,女性文学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导下出现的。强调性别意识、性别立场和性别视角的理论主张与新时期初期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人性论、人道主义、人的主体性讨...[详细]
-
《范培松研究论文集》:以“人”会“人”
不仅仅文学、文学创作是人学,作家研究和批评家研究,也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人学。对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和作为批评研究主体的批评家,都要以“人”观之。西方文学理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新异的视角,比如形...[详细]
-
《黑池坝笔记》:落地成金的“黑池坝”
近读陈先发《黑池坝笔记》修订本并二集,耳目一新,作者选择以笔记体话语观世论诗,颇富有创意,全书以点滴片断式、经典语录式、散点透视式等视角赋予黑池坝以微言大义,立意构思不凡,拷问对象多维凝重,诗学底...[详细]
-
“雅学堂丛书”:文质兼美 满目琳琅
想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学者在想什么,最好的办法是系统地阅读该时代历史学者的著述。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一个时代的历史学者,其文章散落在学术场域的各个角落,搜集已然不易,判别良与莠则更为困难...[详细]
-
纯市场化:中国当下类型小说运营形态及其批评
摘 要市场运营是类型小说的属性,作者、编辑和发行构成了环环相扣的市场运营链。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市场运营链基本以作者为主、编辑为辅,发行很少介入文本的创作与编辑。当下中国类型小说正在建构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