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宏伟:中年人的爱情依然可以回归
邵丽的中篇小说《九重葛》,以精神治愈与修复为视角,由当下触及过去,由隐私延伸内伤,由陌路相逢升华为身心契合,呈现了一个女人失眠、孤独、恐婚的重重困扰,和一个男人执着的救赎主义情怀。 《九重葛》...[详细]
-
火热的生活酝酿火热的文学——《大沙河笔记》读后
近读朱群英《大沙河笔记》,眼前骤然一亮。在黄河故道土生土长,朱群英是有资格来写大沙河的,他熟悉大沙河的前世今生。这条河其实是故黄河的遗存,一百多年来,见证了这块土地的沉浮沧桑。 本土作家中,此...[详细]
-
吴佳燕:困境中的凝视与抉择
在现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凝视”一词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者的青睐和阐释。尼采说过,“深渊凝视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萨特认为凝视创造了一种主体性的权力差异,是他者对自为的人的异化。拉康在“镜像...[详细]
-
中西亚视域中的命运书写与内心隐微
叶临之的小说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他又敢于尝试打破固有模式去找寻新的写作路径。当他的视线聚焦亚洲版图时,《伊斯法罕飞毯》《我所知道的塔什干往事》《中亚的救赎》等被定义为“中西亚系列”的小说...[详细]
-
曾攀:蓦然回首,看见自己
我们常常是看不见自己的,因此需要借重历史的镜鉴、他人的对照以及外物的反射,以“知兴替”,以“明得失”,以“正衣冠”。正如希腊先哲所言的那样:认识你自己。这是外部的反推,也是内在的询唤。否则个人...[详细]
-
双重“文城”:余华《文城》的重大转折及叙事分析
内容提要 余华的《文城》与《兄弟》一样,上下两部文本之间差别极大,实际上《文城》上部的“混乱”是在为下部“造势”。上部是以林祥福为焦点的“梦幻叙事”,夹杂着类似鲁迅创造的阿Q式低智视角带来的...[详细]
-
爱的蜃景与清灵之心——评顾拜妮小说《尼格瑞尔》
打开这篇小说,牙买加的热带风情扑面而来,大海、沙滩、摇曳的椰树和热辣的阳光,加勒比海潮湿的海风仿佛就在周身吹拂。热带景物糅杂了热带的历史,雷鬼音乐鼻祖Bob Marley和蓝山咖啡的过往穿插在叙事中,...[详细]
-
想象的偏移与异形——当代青年诗人“域外”写作片论
一 “青年”是一个充满现代性意蕴的概念,它是人类“进步”和“未来”的化身。与古典时代的“好古”“尊经”相反,现代社会更多地寄望于“青年”对现有生活的不同意,以及对当下世界的改进与优化。最...[详细]
-
超克青春与主体的重建——以周嘉宁、郑小驴、魏思孝和孙频为例
斯坦福大学法语与意大利语系讲座教授罗伯特·波格·哈里森2014年出版了一本小书《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在他看来,“爱新”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如果‘幼态持续’一词在生物学...[详细]
-
新时代文学的一次高峰集结与检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希望...[详细]
-
张牧宇:遵从内心,抒写生命
1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创作主体往往是显性和隐性互见的,但在诗歌创作中,尤其是女性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创作主体往往是显性的,这必然会影响到其中的表达方式、审美取向、艺术判断和价值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详细]
-
王方晨《老大》中的隐喻性书写
《老大》这部小说是王方晨“大地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的第一部,小说突破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打开了新视域的大门,分析其隐喻性是进入该小说世界的一把钥匙。小说采用总体性...[详细]
-
从读者问题说到当代诗的对话能力
对于当代诗的写作者来说,“为什么写诗”的理由千姿百态,但起码绝大多数写作者都是有自己的充分理由的。但“为什么读诗”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却常常是一个需要回答而非不言自明的问题。从早一点的玩笑...[详细]
-
《独坐美丽的夜》:在静夜里绽放文字的花朵
收到谭竹寄来的散文《独坐美丽的夜》,一打开,看到那配有淡蓝色湖面和纯净天空的封面,“独坐美丽的夜”几个大字映衬在蓝色的天空下,便知这是一本富有诗意和知性的书。图片是作者在云南抚仙湖拍的小小...[详细]
-
《石榴花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丽颂歌
何建明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石榴花开》以其对于新疆全新视野的描述,给予我们别样的惊喜。在我看来,这部作品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石榴花开》全篇以“石榴花开”为主旨意象,以新疆“塔城”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