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现实·艺术
大略言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可以历史、现实、艺术三个关键词总括。《千里江山图》虽以具体历史本事和人物起笔,却虚实相生,于宏阔的视野中总体性地呈现了中国革命史震人心魄的重要一...[详细]
-
回归辽阔与纯真
1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人们的生活坐标,这是普遍的社会生活事实。当人们将意义投向空间,开始赋予其价值、并对自己独特的栖息地产生情感上的皈依意识之时,空间就成了“地方”。它同时关乎自然环境、科学...[详细]
-
江南生命力的活样本
对于自幼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而言,江南就是须臾不离的空气,将我团团围裹而住。它不是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屋舍、河流、街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它们和温润潮湿的天气、绵软糯嗲的乡音,一同构缀成了散...[详细]
-
谢冕本色是诗人——阅读《爱简》的一种方式
我从1980年秋天在定福庄诗会上与谢冕老师相识,40多年过去了,与谢冕相处机会不少,开会也好,聊天也好,谢冕总是谈别人的诗,而从不谈自己的诗,再加上他经常谦虚地说,由于写不出好诗,才搞诗歌评论,以至在我以及...[详细]
-
《食味人间成百年》:这样的文字可感可触且可食
多年前,偶得一本古清生的散文集《左烧烤,右煨汤》,随手一翻,爱不释手。彼时初涉写作的我,完全被这番灵动、洒脱、幽默的写法迷住,惊叹于美食文章原来能这样写:从美食写到历史地理,写到饮食文化,写到风土人情...[详细]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论
《雪山大地》:洋溢着理想信念的现实主义力作□饶 翔杨志军在过去的四年间,新中国度过了七十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征程。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优秀的作...[详细]
-
庄锡华:文章的“读感”
文章刊发前作者应该先读几遍。鲁迅说他写成的文章“至少看两遍”,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作者读文章不是欣赏,而是批评,挑文章的毛病。修改文章就是去错,文章中的错别字、标点...[详细]
-
《怀揣手艺的人》:四时手艺,一生匠心
《怀揣手艺的人》是诗人凸凹为大国工匠敬献的诗篇。“手艺”是指匠人们凭借灵巧双手打造器物的技艺,它绝不是某种机械重复性劳动,而是包含着审美属性的艺术性创造。在这本专为手艺人而写的诗集之中,...[详细]
-
大众文化与文艺的互渗——关于“东北文艺复兴”
“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来源于说唱歌手董宝石的调侃,经由网友的热议、媒体的炒作和学者的辨析,逐渐成为继赵本山喜剧小品之后东北文艺具有标识性的词汇。其当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董宝石提出这...[详细]
-
拯救身心的白衣骑士,“ 移植”灵魂的堂吉诃德
昔日点石成金的毕飞宇,暌违十五年,重出江湖,携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原载《收获》长篇2023年第三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隆重返场。文字的盛宴、精神的狂奔、生命的突围、灵魂的“移植”、...[详细]
-
《人间无小径》:宇宙的轮廓,心灵的迷径
笨水这组诗,给我的震撼和回响,不亚于阅读一部浑厚、壮阔的长篇小说。《人间无小径》这组诗意境阔大,将人置放在宇宙万物背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超越世俗世界的无限意义,既有超验主义的影子,又将诗人的触...[详细]
-
个人、群像与时代——谈乌兰其木格的创作
关键词:乌兰其木格 乌兰其木格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研究者,这是大多数人对她的第一印象。迄今为止,她在内蒙古、天津、河北、宁夏、山东、北京等多个省市生活和求学。博士毕业后,又在宁夏、浙江的高校从事...[详细]
-
《雪山大地》:将高原行走的脚印组合成诗句
■尽管记忆这东西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它根植于作者的理想园地,就很难连根拔起,久而久之,成长为一棵丰满的想象之树,并通过语言文字被描绘出来,同时也成为一片树林的核心或曰灵魂■这是作者对那块...[详细]
-
故事与人物的“相生”“相克”
故事、人物、环境是小说三要素,小说当然需要独特、精彩的故事情节,逼真、夺目的生活细节,原色原味的非虚构场面,但更需要新颖、多样、创新的人物形象。人永远是世界的主体,小说家应该有创造现代典型人物...[详细]
-
“优等生文化”背后的现代精神症候
读罢小说,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医者难以自医”的古老命题,是优等生文化与现代性精神症候的弊病与创痛。但小说或许可以呈现一个更具有救赎意味的“人间”,用一种更为深入泥土的人文精神提升小说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