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术》的武德书写与中华文化精神发掘
“夫文,止戈为武”,武从词源上表达了某种伦理道德意味,武德也随武术的发展而具有了越来越深厚的德性文化内涵。但众多武术题材作品沉浸在理想的江湖世界中逐渐走向虚幻,对武德文化的实际内涵则缺少关注...[详细]
-
呼啸着奔向天辽地宁——辽宁男诗人写作简论
题 记辽宁诗坛有阴盛阳衰的说法,意为女诗人比男诗人更出色,这传言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实那时在全国有影响的辽宁女诗人也就闫月君和林雪,李轻松、川美、宋晓杰、李见心等女诗人刚露头角。但那...[详细]
-
《迎雪》:一场内心落下的雪,覆盖了一切
当个体开始成长到需要独自面对与处理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时,往往也是痛苦和创伤相伴而至的时刻,失去感和失控感迫使人们在生活和精神困境扑面而来的摇晃中打量、审视自我。李路平的作品大多落笔于当下...[详细]
-
专家眼中的长篇小说《滹沱人家》
6月13日,由石家庄市文联主办、市评协承办的长篇小说《滹沱人家》专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河北省内外的文艺评论家和学者对该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康志刚创作的长篇小说《滹沱人家》是中...[详细]
-
《深海夜航》:文字构筑的引力装置
《深海夜航》并不止于构筑一个隐喻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装置,即不是单向性将小说变成装置,而是同时在将艺术装置纳入小说,以艺术装置的思维改造小说的艺术。 从数字文化的角度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详细]
-
细致观察体悟文学的独到之处
好的批评能力,首先是一种直观又切实的感受,批评家能够经由对细节的细致观察,体悟到作品的宏大与微小,从而言简意赅地为他人描述其独到之处。 据说青年作家汤成难早先收到评论集《日常的离与归》中...[详细]
-
孤独城市人的枕边书
《虎嗅》从细微处入笔,多视角展现,聚焦普通城市人的生活日常和内心波澜,绘制出一张新时代中国式城市脸谱图和众生相。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大量人群从乡村走向城市,也给原本在...[详细]
-
置身于塔里木古老的风暴中
塔里木、阿拉尔、沙漠、胡杨、天山、昆仑、雪峰、石头,这些日常用词在卢山的诗集《将雪推回天山》里到处都是,诗人就像高超的词语魔法师,赋予它们温度和能量,使它们产生奇妙的结合,获得特别的意味,焕...[详细]
-
《美人城手记》:我们如何想象后人类时代
《美人城手记》融合了纯文学和科幻的双重想象,从潮汕平原出发,对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人和世界的变化展开探索和追问,何为真实,何为活着,技术给我们真正带来了什么,这是陈崇正想要探讨的命题。 科技革新...[详细]
-
什么是今天的“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写作,写作的创意性是否等同于文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面对今天无限而具体的写作需要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比如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的“适切”“有价值”的支持。 “...[详细]
-
黄梵:带你步入小说的堂奥
诗人、小说家黄梵的诗歌讲稿《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于2021年出版,欧阳江河曾评价它“兼有诗学课和写作课的双重功能”。今年5月,黄梵的小说讲稿《人性的博物馆:七堂小说写作课》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详细]
-
刘大先:那些金子般的心灵
昔有谚语曰,所罗门王万顷的宝藏,抵不上十八岁少女纯洁的爱情。我想说的是,人世间有无数千回百转的故事、玲珑剔透的肝肠,都比不了无私正大、纯粹精一如金子般的心灵。那种赤子之心不同于从闻见和道理...[详细]
-
彭忠福:我读《桃花渡》
杨如风,很有磁性的名字。《桃花渡》,值得品读的散文集。 杨如风为人耿直、落落大方。在他的散文里,语言文字既干净利落,又笔酣墨饱,没有鄙言累句,真乃文如其人。其篇章叙述或描写炳炳烺烺,富有辞采声韵...[详细]
-
水墨、迷境与诗:《昆仑海》的视觉艺术
海飞的写作,是一座诗意的历史博物馆。他面对历史的姿态里,有热烈和赤诚,也有连绵不断的诗句、画卷和琴音。古谍,是一种题材,也是一种辨认历史的路径。波云诡谲的谍战,天马行空的江湖,壮怀激烈弥漫在江南烟...[详细]
-
《牙印儿》:写出普通人生活的浓浓烟火气
多年前就读过宋小词的长篇小说《声声慢》、中篇小说《血盆经》,其中写当今荆楚乡村生活的生猛与无奈,读来有五味俱全之感。 最近,她的小说集《牙印儿》出版了。在书的封底,作家表达了“很喜欢武汉,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