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观察体悟文学的独到之处
好的批评能力,首先是一种直观又切实的感受,批评家能够经由对细节的细致观察,体悟到作品的宏大与微小,从而言简意赅地为他人描述其独到之处。
据说青年作家汤成难早先收到评论集《日常的离与归》中有关《摩天轮》的几十篇评论文稿时着实吓了一跳。在她看来,《摩天轮》是她众多小说里的一股“清流”:“情节简单,老老实实地用白描,少用技巧,就连字数都尽量不减不增。”这当然是作家自谦的说法,但对于扬州大学参与此次讨论的同学而言,他们已经拥有了通过文学批评谈论很多事情的能力。
在《摩天轮》中,那个雨夜独自在游乐场中遥望摩天轮的女人,伴随着眼前浮现的回忆最终踏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摩天轮。当摩天轮升至顶点,逝去的亲人与往日的愁绪开始侵入她的内心。小说最终选择从唯物中寻求出路,缓缓降落的摩天轮使得这个女人突破晦暗,内心朝向另一光亮或银白开放。实际上,从《摩天轮》的篇名开始,我们便已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创作的意象与执念,“摩天轮”所寓意的真实的、复杂的存在,彷佛是一把开启封锁心门的钥匙。
对众多论者而言,打开人物心门的关键自然来自于文学批评的苦苦寻觅。文集中很多同学都注意到了小说里出现了47次的“摩天轮”。宋苏霖、张辰悦、张舒怡、徐平怡、赖萍萍等人的评论文字既充满灵性又才情横溢。她们对于摩天轮“盒子”“舞台”“钟表”“窗口”的读解展现了作家笔下现实生活的暗流处处,以及女主人公不为外人所知的秘辛。更为人所称道的是,陆云婧对“摩天轮”童话世界的解读和张雯迪对于“摩天轮”宿命闭环的诠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深层次地显现了作家笔下有关苦难与希望的多重书写。更进一步的是,丁奕人从小说中的色彩出发;杨梦琪从故事场景的镜头感出发;栾荣从小说声音的有无出发;焦晨阳从水的三种形态出发,展现了外部人不同视角对小说人物内部生命的独特化理解。作者汤成难所说的那种“混杂着浪漫、欣喜、紧张、孤独,甚至有点感伤的情绪”已被同学们真切感知,最终诞生了这些汇聚着敏感共情和辛勤实践的佳作。
在对汤成难《摩天轮》的批评中,我们能够清晰察觉扬州大学文学院同学们出类拔萃的批评能力。这种批评能力,首先是一种直观又切实的感受,他们经由对《摩天轮》小说细节的细致观察,体悟到了小说的宏大与微小,从而能够言简意赅地为他人描述作家作品的独到之处。但与此同时,文学批评又是在原理和实践两个方向上的特殊撕扯,因此文集又呈现了年轻人对于小说作品的理论解读。通过对于胡里奥·科塔萨尔《南方高速》的多维度剖析,论者在追求直感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以及思想层面展现了审慎思考的能力。
《南方高速》作为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很是经得起追问。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在去往巴黎的南方高速路上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交通堵塞,被困在公路上的车主们为了应对酷热、干渴、饥饿等现实困境,开始组建团队,共渡难关。而当堵塞消解,原本患难与共的车队也随之解体,高速公路在顷刻间恢复了常态。有关《南方高速》的诸多批评文章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本细读,从叙事、情节、人物意识、细节到主题,逐渐拼补出胡里奥·科塔萨尔在《南方高速》中的创作意图。比如李悦林注意到小说中出现六次的开凯路威的男人对小说情节的内在推动。於可莹从小说中的“依赖情结”入手阐释了《南方高速》的“自相矛盾”之感。黄滢榕则指出科塔萨尔运用藏景式的叙事模式营造了堵车事件发生的奇幻空间。陈安琪、李欣荣则留意到了极端气候与庞大车流构成的荒诞场景具有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成典铭则敏锐地发现了南方高速堵车时形成的封闭空间实际上指代的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何勰、赵子悦、丁贝宁则注意到了“临时社会关系”中人物特点的缺失,指出作者将人物姓名用汽车车牌、身份职业、老人、小孩这类称呼概括,目的是在展现人物符号性特征的同时凸显人类的异化。姜鑫、鲍淑敏则从人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封闭时空背景下人物关系的建立与分崩离析来展现人性百态。姚甜甜将人与汽车的关系延伸到人与整个工业文明的关系之上,点明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孙惠婷从审美印象出发,借助“症候式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科塔萨尔作为天生孤独者的细腻笔触。在以上诸多篇章别样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年轻学子们的批评已经有了十分坚实的理性基础及论证能力,他们敢于直视经典作家作品的勇气和立场也令人欣慰。
不难意识到,就在《日常的离与归:〈摩天轮〉〈南方高速〉评论集》出版的时刻,撰写这一系列评论文章的2019级扬州大学文学院同学即将离开校园踏上不同的人生旅程。这是意味深长的时刻,也许很多同学日后不会从事专门的文学评论工作,但只要他们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与阅读中记起这段难得的经历以及编者在“如何读”以及“怎么读”上给予他们的教益,但可时刻忠于那些发自内心的感受。那么无论身处何地,他们在批评中展现出的直觉、悟性与努力都能使他们体会到来自文学的动人心魄之处。